[实用新型]一种通用保水栽培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57029.3 | 申请日: | 2015-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2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江沈玥;江解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沈玥;江解增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25012 江苏省扬州市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用 栽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用保水栽培盆。
背景技术
现有保湿栽培盆仅用于旱生植物种植,或需要多个模具、制造工艺复杂(CN202059802U、CN203590759U、CN203537958U、CN201976507U、CN202759952U、CN201928700U、CN203457583U、CN103004511A、CN203467305U、CN203457584U、CN203027848U、CN201657657U、CN202998912U、CN203968766U、CN203482665U、CN202310686U、CN204047328U、CN203723144U、CN203167684U、CN202738525U、CN202979745U、CN204031927U、CN203167649U、CN202873414U、CN201207835、CN203233754U,等等)或水位可变性较差、用途相对单一(CN2887043、CN202998924U等)。
而种植水生植物要求整盆贮水,旱生植物的浅根系类型其具有吸收功能的根系深度一般在5-15cm、深根系类型则一般在10-30cm。目前尚无一种通用的保湿乃至保水栽培盆,既方便制造、也可一次成型,又能随意调整而用于水生植物或不同深度根系旱生植物的种植,从而实现既可有效延长灌水间隔时间、又不至于灌水过多而淹死植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用保水栽培盆,以解决现有保水通用栽培盆制造工艺复杂或用途相对单一等问题,既能方便制造并有效延长浇水间隔时间,又能针对不同植物根系生长特性随意调整贮水水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通用保水栽培盆,包括一个封底的盆体,所述盆体的侧边自上而下开设有若干漏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盆体为封底栽培盆或水桶。
进一步的,所述漏水孔开设在盆体的一侧或者两侧。
进一步的,相邻漏水孔的间距为5-10cm。
进一步的,所述漏水孔为细缝式孔。
进一步的,所述细缝式孔的左右长为1-3cm、上下宽不超过0.5cm。
进一步的,所述漏水孔为圆孔。
进一步的,所述圆孔的内径为1cm。
进一步的,对于盆体侧壁较厚的,所述漏水孔在水平方向呈内低外高。
进一步的,所述盆体为封底栽培盆或水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栽植植物时,根据所栽植物具有吸收功能根系的深度,先将其下方的漏水孔用防水材料粘黏堵塞,仅留上部的漏水孔,圆孔式漏水孔可内侧粘衬细孔的网状物,以防止栽培基质漏出。填充栽培基质并种植相应植物,浇水后既能使漏水孔之上多余水分漏出、维持栽培基质适宜水分并透气、所栽植物根系及植物能正常生长,又能保持漏水孔以下有较多水分而不必经常浇水。
附图说明
图1为薄壁细缝式漏水孔示意图;
图2为圆孔式漏水孔示意图;
图3为厚壁细缝式漏水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通用保水栽培盆,包括一个封底的盆体1,盆体1的侧边自上而下开设有若干漏水孔2。
盆体1为封底栽培盆或水桶,漏水孔2开设在盆体1的一侧。
相邻漏水孔2的间距为5-10cm。
漏水孔2为细缝式孔,细缝式孔的左右长为1-3cm、上下宽不超过0.5cm。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通用保水栽培盆,包括一个封底的盆体1,盆体1的侧边自上而下开设有若干漏水孔2。
盆体1为封底栽培盆或水桶,漏水孔2开设在盆体1的一侧。
相邻漏水孔2的间距为5-10cm。
漏水孔2为圆孔,圆孔的内径为1cm。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一种通用保水栽培盆,包括一个封底的盆体1,盆体1的侧边自上而下开设有若干漏水孔2。
盆体1为封底栽培盆或水桶,漏水孔2开设在盆体1的一侧。
相邻漏水孔2的间距为5-10cm。
盆体1为厚壁栽培盆或水桶,漏水孔2在水平方向呈内低外高。
使用时,需要贮水的下部用防水胶布粘堵漏水孔,灌水后未堵的漏水孔上方无水、下方保水。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本专利构思及实例启示下,能够从本专利公开内容及常识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一些变形,或现有技术中常用公知技术的替代,以及特征间的相互不同组合,例如改变各部件形状、大小或其它结合方式等等的非实质性改动,同样可以被应用,都能实现与上述实例基本相同功能和效果、不再一一举例展开细说,均属于本专利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沈玥;江解增,未经江沈玥;江解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570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加工BJ型钟形壳的定位工装
- 下一篇:一种液压式往复式刮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