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护理用气管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56723.3 | 申请日: | 2015-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4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秀华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护理 气管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院用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护理用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在医院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需要经常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导管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目前,应用于医学领域上的各种传统单腔单囊气管插管导管,如全麻气管插管、各种呼吸衰竭的气管插管等,上述多存在如下缺陷:导管长时间对气管内壁压迫而造成缺血坏死甚至气管食管漏,不易通过导管对患者进行施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减轻对患者气管内壁的压迫、易于施药、不易堵塞的护理用气管导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护理用气管导管,包括硅胶管,所述硅胶管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出口,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若干个形状为圆柱状的突起,所述突起的外端部为半圆球形。
在连接管上设置若干个突起,通过若干个突起可以有效支撑软组织或者粘膜,防止软组织或粘膜与连接管直接接触,进而可以防止软组织或粘膜与连接管上的通孔接触,可以有效的防止软组织或粘膜堵塞通孔,保持气管导管的畅通,突起的外端部为半圆球形,可以有效降低对软组织的刺激。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硅胶管上设置有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连接有第一充气管,所述第一充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充气气囊,所述第二气囊连接有第二充气管,所述第二充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充气气囊。
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可以根据需要充气或放气,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可以交替使用,解决了环形气囊长时间位于同一位置对气管壁形成压迫的问题。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之间设置有注药气囊,所述注药气囊连接有注药管,所述注药气囊上设置有若干个出药孔。
可以通过注药管和注药气囊对患者进行施药,使用方便。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注药气囊的直径小于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直径。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若干个出药孔沿周向均布。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连接管的外径小于硅胶管的外径。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连接管的端部为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气管导管使用方便,能够减轻对患者气管内壁的压迫,易于施药,不易堵塞,保持气管导管畅通。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护理用气管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硅胶管;2-第一充气管;3-注药管;4-第一充气气囊;5-第二充气气囊;6-第一气囊;7-注药气囊;8-出药孔;9-第二气囊;10-连接管;11-突起;12-通孔;13-出口;14-第二充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护理用气管导管,包括硅胶管1,所述硅胶管1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管10,所述连接管10的另一端设置有出口13,所述连接管10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12,所述连接管10上设置有若干个形状为圆柱状的突起11,所述突起11的外端部为半圆球形。
所述硅胶管1上设置有第一气囊6和第二气囊9,所述第一气囊6连接有第一充气管2,所述第一充气管2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充气气囊4,所述第二气囊9连接有第二充气管14,所述第二充气管14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充气气囊5。
所述第一气囊6和第二气囊9之间设置有注药气囊7,所述注药气囊7连接有注药管3,所述注药气囊7上设置有若干个出药孔8,若干个出药孔8沿周向均布,注药气囊7的直径小于第一气囊6和第二气囊9的直径。
所述连接管10的外径小于硅胶管1的外径,所述连接管10的端部为圆弧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秀华,未经李秀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567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电鼠标芯片的图像测试方法
- 下一篇:基于机器视觉的光学薄膜表面缺陷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