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饮用水水库的水质保障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54559.2 | 申请日: | 2015-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96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朱雪诞;胡伟;李巍;左倬;陆惠萍;陈煜权;仓基俊;成必新;何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许骅;许亦琳 |
地址: | 2004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饮用水 水库 水质 保障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饮用水水库的水质保障系统,具体涉及一种交换周期长的饮用水水库的水质维持、富营养化防治及水质安全保障系统。
背景技术
饮用水供水水库作为城市人口饮用水的重要来源地,需要对其水质安全进行保障。目前,我国许多饮用水供水水库存在水色发绿、水体异味、鱼类死亡、水质不稳定、藻类聚集、富营养化程度高等一个或者多个问题。引起供水水库水质变化的原因众多,其中最主要也最关键的原因是:山区水库受上游来水水量及降雨时间分布不均匀的制约,平原地区的水库受河网水质不稳定的影响,为了能够贮存足够多的优质原水满足全年饮用水供水要求,往往会依据地形建造库容较大的水库蓄水,这就导致水库水体的交换率低,停留时间长,水体流动性差,加上外部的面源污染的排入以及大气降尘的影响,水库水质逐步变差,进而影响供水保证率。
目前,为了解决水体交换周期长的供水水库的水质恶化问题,部分水库采取了投放鱼类如鲢鱼、鳙鱼等,减少藻类的聚集;水库库周种植挺水植物,增加对水体的净化作用;对供水水质进行常规监测;局部库湾补充増氧等措施。这些措施对局部库区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对于全水库的水质改善及优质水体的水质维持及供水安全保障,仍存在很大不足,效果并不理想。
可见,现有的饮用水供水水库的水质保障技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饮用水水库的水质保障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饮用水水库的水质保障系统,包括有水质自动监测机构、进水调控机构、库区水生态机构、出水调控机构;其中,所述水质自动监测机构设置在水库的取水口、水库中心水流缓滞流区、出水口;所述进水调控机构包括有多点进水通道和水流控制装置,所述多点进水通道连通河道与水库,所述水流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多点进水通道中靠近河道一端的取水口;所述库区水生态机构包括有循环复氧装置,所述循环复氧装置设置在水库中心水流缓滞流区;所述出水调控机构包括有出水调控设施和表层水溢流设施,所述出水调控设施设置在水库库区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处,包括出水泵站和超越排放管,所述出水泵站通过出水管与水厂连接,所述超越排放管设置在出水管上并且另一端与河道相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水厂、超越排放管连接处分别设有闸门;所述表层水溢流设施设置在水库库区的最大风频或次大风频的下风向处,并通过连通管与河道相连通。
较佳的,所述水质自动监测机构的设备房设置在取水泵站、出水泵站内或者水体的岸边。
较佳的,所述自动监测取水位置伸入水体3~100m。所述监测指标为水体的主要污染指标,包括pH、CODMn、DO、NH3-N、TN、TP等。设置在取水口处的监测设施还应增加监测挥发酚等有毒有害指标,以及增加河道的水位等水文数据的监测。
较佳的,所述水库的取水口设置在原水从河道流入水库的多点进水通道的进水口处。
较佳的,所述水库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出水调控设施的出水泵站的取水口处。
较佳的,所述水库中心水流缓滞流区是指水库中心水深较深(≥4m)、水动力条件较差、水体表层流速受风力影响,中下层水体流速小于0.001m/s,水体滞留时间较长的区域。
较佳的,所述多点进水通道为从河道的不同位置开挖的两条以上与水库相连接的进水通道;或者所述多点进水通道为从河道开挖一条与水库相连接的总进水通道,在总进水通道上设置两个以上的分进水通道连接水库。所述多点进水通道有利于在水库形成多点进水。
进一步的,所述多点进水通道为两条以上的进水通道,从两条不同的河道与水库相连通。所述多点进水通道在不同季节可优选水质较好的河道作为水库的水源。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通道的规格相同。优选的,所述进水通道的规格为3-10m×2-3m×10-100m(宽×深×长)。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通道之间的间隔相同。优选的,所述进水通道之间的间隔距离≥30m。更优的,所述进水通道之间的间隔距离为30-50m。
进一步的,所述总进水通道的规格为为5-20m×3-4m×100-300m(宽×深×长)。
进一步的,所述分进水通道的规格相同。优选的,所述分进水通道的规格为3-10m×2-3m×10-50m(宽×深×长)。
进一步的,所述分进水通道之间的间隔相同。优选的,所述分进水通道之间的间隔距离≥30m。更优的,所述分通道之间的间隔距离为30-5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545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