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育苗自动混药灌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54021.1 | 申请日: | 2015-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0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邹祖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祖钰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A01G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育苗 自动 灌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灌溉设施领域,具体为育苗自动混药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单体鹏内的植株多数都是通过自动灌溉系统进行灌溉,现在的苗床灌溉装置多是悬吊式,通过龙门架架设在单体棚内,在龙门架上设置有电葫芦,通过电葫芦驱动喷头到达需要灌溉的苗床的上方进行灌溉,但是这种灌溉系统的喷头之间的距离一直都保持不变,喷淋密度不易调节,而且为了使得喷头能够达到单体棚内各个苗床的上方,龙门架的宽度必须达到单体棚的宽度或者长度,而且龙门架只能保证喷头在单体棚内沿着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运动,很显然这种灌溉系统是不能满足现在单体棚对灌溉技术的要求,而且龙门架悬吊式的灌溉装置的重量也比较大,一些单体棚的支撑架也不一定能承受悬吊式灌溉装置的重量,亟待改进,而且在种苗培育过程中,经常需要在喷洒的水中混入药液,传统的直接加药方式容易出现药液无法混匀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育苗自动混药灌溉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育苗自动混药灌溉装置,包括灌溉传送带、设置在灌溉传送带上的导向轨以及设置在该导向轨上的多个药水混合装置;导向轨的一侧还设有一滑动轨,各个药水混合装置的一侧设有通过在滑动轨上滑动且带动药水混合装置在导向轨上运行的驱动机构;其中,导向轨与滑动轨相互平行,驱动机构为通过固定板与药水混合装置连接的伺服电机,该伺服电的输出轴上设有驱动轮,该驱动轮的周面与滑动轨的表面紧密接触,驱动轮的两侧设有凸缘,凸缘卡合在滑动轨的两侧;所述的药水混合装置包括柱体;柱体两端对称设有螺纹管,螺纹管与螺纹连接一垂直设置的出水管,出水管的管路上设有一输送泵,在出水管的顶部设有旋转喷头;所述柱体内设有螺旋孔,柱体的两侧面垂直定向设有第一沉孔,第一沉孔与螺旋孔连通,其中一个第一沉孔的内表面垂直定向设有第一螺纹通孔,当药剂进入的时候,通过螺旋离心力和水进行融合,方便快捷效率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第一螺纹通孔螺纹连接有支管,支管上螺纹连接有第一球阀,支管上方固定连接有不锈钢容纳球,不锈钢容纳球上方螺纹连接有入口管,入口管上设有单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柱体连接灌溉管进口段的螺纹管内设有滤网片;每个第一沉孔与螺旋孔有且只有一个交集,第一沉孔呈环状均匀分布在柱体的两侧面,第一沉孔自内由外分为两层,靠内的一层设有一个第一沉孔,靠外的一层设有八个第一沉孔,柱体两端对称设有的螺纹管之间设有旁通管,旁通管上设有第二球阀。
进一步的,所述入口管设有塑料端盖,不锈钢容纳球外表面设有液位计;螺旋孔内部之间设有连通孔,连通孔的中轴线与柱体的中轴线平行,连通孔呈随机分布。
进一步的,旁通管上设有泄压阀;第一球阀上方螺纹连接有排水阀,排水阀位于不锈钢容纳球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在相邻苗床之间,通过灌溉传送带带动其上的导向轨和滑动轨以及喷淋部件到达苗床需要灌溉位置的一侧,控制系统控制喷淋部件的喷头喷水,根据不同植株对喷淋密度的不同要求,控制系统控制与喷淋部件连接的伺服电机运转,伺服电机在滑动轨上滑动且带动喷淋部件在导向轨上运行,使得相邻的喷淋部件之间达到一定的距离,从而达到喷淋密度可控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药水混合装置中的螺旋孔内部之间设有连通孔,连通孔的中轴线与柱体的中轴线平行,连通孔呈随机分布,使流通更加的多样性,改变流通路径来改变水压分布,从而起到打散融合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融合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育苗自动混药灌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育苗自动混药灌溉装置中药水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育苗自动混药灌溉装置中药水混合装置的柱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育苗自动混药灌溉装置中药水混合装置的柱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祖钰,未经邹祖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540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