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带风机的过滤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53291.0 | 申请日: | 2015-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1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郭智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智雄 |
主分类号: | B01D46/12 | 分类号: | B01D46/12;B01D46/42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崔钢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机 过滤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自带风机的过滤设备,尤指一种模块化为可单机或多机成垂直或水平堆叠运转的设计。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无尘室10的基本结构是将具有通气孔的地板11垫高设置,而自地板11底下抽吸空气且借由过滤设备12的过滤后,送入天花板13与楼层板间所形成的天花板隔室14,并经由天花板13的空气过滤器15将过滤后的空气再送入无尘室10内,致使循环送入无尘室10内的空气借由过滤设备12持续过滤,进而维持无尘室10的清净度;次者,现有的过滤设备12于天花板隔室14搭设一格一格的滤网定位架121,再将滤网122一一固定于各个框格内,犹如形成一道过滤墙;然而,由于滤网定位架121的搭设必须现场施工,不同的施工环境与不同的施工人员,会有不同的施工质量。且因在天花板侧边装上定位架121及滤网122后,会造成风量和压力阻隔增大,导致进入天花板隔室14和无尘室10后的风量和压力不足,造成无尘室10洁净度不佳的缺失。
是以,如何克服上述问题点,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自带风机的过滤设备,其具有单机或多机成垂直或水平堆叠运转的模块化功效;具有提升运转可靠度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带风机的过滤设备,包括:一机壳,外型为矩形管状,其具备一前开口端及相对应侧的一后开口端;
一风机,设置于该机壳内部且位于该前、后开口端之间,使该风机的入风口与该前开口端之间形成一第一装设口,并使该风机的出风口与该后开口端之间形成一第二装设口;以及至少一滤网,该滤网外周边具备一可嵌设在该第一及第二装设口的框部,可选择性地设置于该机壳的前、后开口端的其中任一端。
此外,该机壳进一步模块化形成用以垂直或水平堆叠组合的定位孔,并借由穿设于该定位孔的螺丝将两个以上的机壳堆叠组合;该滤网借由固定件设置于该机壳的前、后开口端;该机壳的前、后开口端分别设置不同机能性的滤网;该滤网为V形滤网。
借助上揭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不同于传统的空气过滤装置,是以水平方式设置在无尘式的天花板上面;本系统以垂直方式设置在无尘式的回风管道区,其施工过程中不需在无尘式的天花板上作业,因此不妨碍无尘室的正常运转,也不会影响工厂的停机时间。此外,本实用新型具有可依空间大小及对于清净度的要求程度,除了单机运转之外,亦可利用可快速施工及施工质量稳定的模块化设计而多机堆叠运转,维持空间的清净度,而具有单机或多机堆叠运转的模块化功效;再者,当本实用新型为多机堆叠运转的态样时,若有各别的风机故障,仍有维持相当程度的过滤质量,具有提升运转可靠度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具有单机或多机成垂直或水平堆叠运转的模块化功效;具有提升运转可靠度的功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无尘室基本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体的前侧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体的后侧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体的堆叠组合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体与滤网组装前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体后开口端组装滤网的一实施例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体前开口端组装滤网的实施例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体前、后开口端组装滤网的一实施例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堆叠组合的一可行实施例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无尘室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无尘室
11地板
12过滤设备
121滤网定位架
122滤网
13天花板
14天花板隔室
15空气过滤器
20机壳
21前开口端
211第一装设口
212第一框面
22后开口端
221第二装设口
222第二框面
23定位孔
30风机
31进风口
32出风口
40结构体
50滤网
51框部
52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智雄,未经郭智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532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