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砂浆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53163.6 | 申请日: | 2015-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68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杨树峰;王小艳;刘宝海;边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 |
代理公司: | 丹东汇申专利事务所 21227 | 代理人: | 徐枫燕 |
地址: | 5109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砂浆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涉及的是建筑施工设备,尤其涉及的是混凝土浇筑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砌体结构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施工优势,因而被广泛的设计采用,与之配合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也在悄然发展着,其中商品混凝土及混凝土泵或泵车输送连续浇筑,逐渐取代了原有的现场混凝土拌制、人工推车或吊罐浇筑的施工方法,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混凝土建筑施工中会遇有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理,例如墙柱根部的混凝土接浆部位,平台梁与平台缝位置的混凝土浇筑,若墙柱与梁板分开浇筑,还需在墙柱顶部与梁板底面的交接面接缝处另外进行接浆施工。所述的接浆就是在需要浇筑混凝土部位,在原已经浇筑的混凝土结合处铺设一层水泥砂浆,以促进新旧混凝土的良好结合。其中的水泥砂浆必须是与浇筑部位混凝土同标号的去石子水泥砂浆。
就现有技术而言,接浆施工时需要另外拌制一定量的、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但因备料、拌制操作等各方面实际原因,在现场施工中常常因各种不尽人意的状况出现而影响施工操作,甚至无法按施工技术指标要求进行,如水泥砂浆拌制量过多,会造成浪费;水泥砂浆拌制量不足,导致水泥砂浆摊铺厚度不够,而出现蜂窝状混凝土,尤其是在浇筑面积较大时,需要多次摊铺水泥砂浆,前段施工一般还能按技术要求操作,但越接近后段施工,特别是水泥砂浆量出现欠缺时,往往就出现摊铺厚度变薄,这样浇筑的混凝土很容易出现小孔洞,尤其是最后甚至不再摊铺水泥砂浆,则严重影响建筑施工质量;另外,现场还会出现水泥砂浆与混凝土拌制协调不及时,导致水泥砂浆与混凝土结合不良,引发施工质量、甚至工程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发明目的在于能够直接利用商品混凝土拌合料来完成接浆操作的混凝土砂浆分离器,本技术方案免除了人工现场拌制接浆用水泥砂浆备料,既能保证水泥砂浆与混凝土浆同标号技术指标要求、还能保证水泥砂浆按需供给。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提供的混凝土砂浆分离器技术方案,其主要技术内容是:一种混凝土砂浆分离器,由与混凝土泵管相通的上管段和上管段向下分枝为两管筒的下管段构成,上管段端口设置与混凝土泵管相连接的管接头;所述的下管段的两分枝管筒,其中的主枝为出浆管筒,其旁侧引出分枝为出石管筒,出石管筒与出浆管筒相连处开设有开口,出浆管筒与出石管筒相通的根部外设有支撑滤浆筛的托撑,滤 浆筛由所述开口送入管内,其底部由托撑支撑、倾斜置于出浆管筒内,滤浆筛与出石管筒下筒壁同倾斜衔接。
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提供的混凝土砂浆分离器技术方案,其内部未安置滤浆筛时,混凝土由上部泵管直接落经出浆管筒,即与目前的混凝土现场浇筑施工技术要求完全相同,在需要接浆作业时,由开口向管筒内送入滤浆筛,斜搭横截于出浆管筒内,其倾斜筛面与出石管筒下筒壁斜面同倾斜衔接,灌筑的混凝土遇滤浆筛时,其中的石子被滤浆筛分离出来,顺筛面由出石管筒筛出,而混凝土中的水泥砂浆由滤浆筛、经出浆管筒浇筑在接浆施工面上,这样,接浆所用的水泥砂浆与混凝土标号完全相同,而且可源源不断的供给接浆浇筑,接浆结束时,取出滤浆筛即可进行混凝土浇筑,使接浆作业与混凝土浇筑及时、有效的衔接,接浆的水泥砂浆用量可精确供给控制,从根本上保证了接浆施工质量。筛出的石子可清洗后再利用。本技术方案的应用,使接浆作业变得简单、易行、易控、作业效率大幅度提高,施工质量得以保证、工人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外观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右视结构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申请的俯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的混凝土砂浆分离器一实施结构构成。参见图1和图2,本混凝土砂浆分离器由与混凝土泵管13相通的上管段1和由上管段1向下分枝为两管筒的下管段2构成,上管段1端口设置有与混凝土泵管13相连接的管接头,在本实施结构中,所述的管接头采用了快速插拔的结构,即该管接头由卡环槽11和扣环12组成,与混凝土泵管13对接紧箍连接。浇筑作业时,混凝土由混凝土泵管13经上管段1进入下管段2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未经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531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