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航天器的耐辐照柔软同轴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50595.1 | 申请日: | 2015-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63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明;陶士芳;高鸿;刘泊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B7/04 | 分类号: | H01B7/04;H01B1/02;H01B7/02;H01B7/17;H01B7/18;H01B7/22;H01B7/28;H01B7/29;H01B1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4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航天器 辐照 柔软 同轴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轴电缆,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航天器的耐辐照柔软同轴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新型航天器对同轴电缆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求同轴电缆电气性能好,包括使用频率高、损耗低、电压驻波比小、传输功率大等,又要满足空间耐辐照、低真空逸出物、耐空间原子氧等航天性能要求,同时为方便安装和使用,对同轴电缆的柔软性还有一定要求。
现有航天同轴电缆外导体普遍采用镀银铜线编织或整体铜管结构,护套普遍采用聚氯乙烯或硅橡胶材料。编织结构外导体柔软性好,但信号传输距离大幅度延长,电缆损耗增加;整体铜管结构外导体屏蔽性能好,但弯曲性差;聚氯乙烯和硅橡胶材料弯曲性较好,但真空逸出物性能严重超标,而且聚氯乙烯耐辐照性能差。所以为兼顾以上性能,新型航天装备和系统对同轴电缆提出了既要满足耐辐照、低真空逸出物等空间环境,又要满足电气性能好、柔软性好等双重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航天器的耐辐照柔软同轴电缆,既能适应航天高辐照、高真空等环境要求,又能有效减小损耗、提高柔软性。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航天器的耐辐照柔软同轴电缆,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内导体,绝缘层,复合外导体和复合护套层,所述复合外导体包括镀银铜线平行束绞,所述镀银铜线平行束绞外设有聚酰亚胺铝塑薄膜绕包和镀银铜线编织层,所述复合护套层包括聚酰亚胺-FEP复合薄膜,所述聚酰亚胺-FEP复合薄膜外设有聚醚醚酮熔融挤出层。
上述的用于航天器的耐辐照柔软同轴电缆,其中,所述内导体由多根镀银铜线同心绞合而成,所述镀银铜线的根数为7根或19根。
上述的用于航天器的耐辐照柔软同轴电缆,其中,所述绝缘层由多层微孔聚四 氟乙烯薄膜错位叠绕而成。
上述的用于航天器的耐辐照柔软同轴电缆,其中,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为微孔膜、生料膜或半定向膜。
上述的用于航天器的耐辐照柔软同轴电缆,其中,所述镀银铜线平行束绞包括多根镀银铜线,所述镀银铜线直径为0.1mm~0.2mm,绞合节距范围为100mm~300mm;中间层为耐高温金属复合薄膜绕包,所述聚酰亚胺铝塑薄膜绕包的金属面朝里,绕包搭盖率30%~45%。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航天器的耐辐照柔软同轴电缆,不仅具有传输频率高、损耗小、屏蔽性能好,耐高温、柔软性好、可靠性高等特点,还具有耐空间辐照、耐空间原子氧、低真空逸出物等环境适应性,可广泛用于新型航天装备和系统中同轴电缆应用场合,特别适用于对同轴电缆耐辐照和柔软性有特殊要求的舱外装备和系统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航天器的耐辐照柔软同轴电缆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航天器的耐辐照柔软同轴电缆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
1内导体 2绝缘层 3复合外导体
4复合护套层 31镀银铜线平行束绞 32聚酰亚胺铝塑薄膜绕包
33镀银铜线编织层 41聚酰亚胺-FEP复合薄膜 42聚醚醚酮熔融挤出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航天器的耐辐照柔软同轴电缆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航天器的耐辐照柔软同轴电缆结构示意图二。
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航天器的耐辐照柔软同轴电缆,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内导体1,绝缘层2,复合外导体3和复合护套层4,所述复合外导体3包括镀银铜线平行束绞31,所述镀银铜线平行束绞31外设有聚酰亚胺铝塑薄膜绕包32和镀银铜线编织层33,所述复合护套层4包括聚酰亚胺-FEP复合薄膜41,所 述聚酰亚胺-FEP复合薄膜41外设有聚醚醚酮熔融挤出层42。FEP(Fluorinated ethylene propylene)是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共聚而成的,中文名称为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航天器的耐辐照柔软同轴电缆,所述内导体1由多根镀银铜线同心绞合而成,所述镀银铜线的根数为7根或19根,镀银铜线具有很好的信号传输能力,绞合导体与单根导体相比,其柔软性能够得到很大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505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