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料结自动标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47923.2 | 申请日: | 2015-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5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庆平;张杰民;江崇功;刘学伟;石晓悦;奚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三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理研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10 | 分类号: | G01B2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周美华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标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料结自动标记装置,属于线路料结标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电线、电缆等线路类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一些机器故障、生产条件变化或人为因素等的影响,有时候会造成线路局部膨大,在粗细均匀的线路上产生料结,使线路类产品的品质降低。为了提升线路类产品出厂时的均匀性品质,工人常常需要将产生料结的线路部分去除。然而在现实生产中,由于线路类产品的长度普遍很长,而料结的产生又是随机的,因此如果采用人工排查的方法,逐段排查线路上是否产生了料结和产生了多少料结非常困难,劳动强度也非常大,而且将所有料结完全排查清楚的成功率也很低。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线径测控仪,主要用于电线生产时线路外径的实时检测,其能够通过激光扫描的方式实时测量经过线径测控仪的电线或电缆等线路类产品的线径大小,通过测定线路类产品线径的大小来实时调整包覆在导体外部绝缘材料的厚度,将生产出线路类产品的外径大小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当检测到线路的外径过大(即出现料结)时,有的线径测控仪能够发出警告声音或警示信号,但由于工厂内部生产环境复杂,机器噪音很大,工人难以察觉;而且由于线路的生产是连续的,即便委派专门的工人负责监听上述警告声音或警告信号,在生产过程中检测到料结后,工人也难以对其进行准确标记,为保证线路类产品出厂时的均匀性平直,仍需要组织工人对线路进行排查,给生产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线径测控仪无法对产生料结的电线部分进行标记,导致后期排查困难,给生产带来不便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对产生料结的电线部分进行自动标记,降低后期排查困难,且能够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料结自动标记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料结自动标记装置,包括料结检测装置,和与所述料结检测装置电连接的标记动作装置;所述料结检测装置适于线缆穿过,并能够被位于线缆上的料结驱动产生电信号,所述标记动作装置接收所述电信号后产生标记动作,对所述线缆上的所述料结进行标记。
所述料结检测装置包括设在基座上的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具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件具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形成仅供所述线缆穿过的穿线孔,所述第二配合件具有在所述线缆不具有料结时与所述第一配合件静止接触的第一状态,和在所述线缆具有料结且所述料结从所述穿线孔经过时被所述料结推动而转动离开所述第一配合件的第二状态,所述第二配合件具有触发部,所述触发部随所述第二配合件转动以触发产生所述电信号。
所述第一配合件包括固设在所述基座上的第一转轴,和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一轴承;所述第一配合部为沿所述第一轴承周向开设在所述第一轴承外壁上的第一环形凹槽。
所述第二配合件包括固设在所述基座上的第三转轴,具有可转动套入所述第三转轴的转轴孔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固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套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的轴线两两平行;所述第二配合部为沿所述第二轴承周向开设在所述第二轴承外壁上的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开口端对接形成所述穿线孔。
还包括将与所述第一配合件分开后的所述第二配合件拉回,从而使所述第二配合件与所述第一配合件重新接触的复位件。
所述复位件包括固设在所述基座上的固定柱,以及一端与所述固定柱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连接的复位弹簧。
所述标记动作装置包括喷色件,和接收所述电信号后驱动所述喷色件对所述线缆进行喷色标记的驱动件。
所述喷色件为具有下压开关的喷漆瓶,所述驱动件为具有下压触头的气压机,所述气压机接收电信号后驱动所述下压触头下压所述下压开关,使所述喷漆瓶对所述线缆进行喷漆标记。
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喷漆瓶的容纳保护盒,所述容纳保护盒上设有供所述线缆穿过的穿孔。
还包括用于记录所述电信号产生次数的计数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料结自动标记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三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理研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三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理研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479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