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腹外斜肌锻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43968.2 | 申请日: | 2015-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64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曹向阳;张瑜;杨超凡;张向东;范克杰;丁锏;赵蕾;王博;赵明媛;车新科;刘志伟;陈曦;袁帅;尹玉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鹏;曹向阳 |
主分类号: | A63B23/02 | 分类号: | A63B23/02 |
代理公司: | 洛阳明律专利代理事务所41118 | 代理人: | 卢洪方 |
地址: | 450000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腹外斜肌 锻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腹外斜肌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的,腹外斜肌由于日常锻炼的机会不多,特别是在患者在进行腹外斜肌的锻炼时就更加的不容易,而且腹外斜肌锻炼起来也非常的麻烦,对于一些协调性差或者体重较大的病人来进行锻炼时就更加的不容易,这样就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很大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外斜肌锻炼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带有旋转轴的支撑板,并在支撑板底部的支撑柱上设置带有弹力带的固定装置,以此来达到锻炼腹外斜肌的目的。
为了实现所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腹外斜肌锻炼装置,包括固定装置、支撑板、支撑柱、弹力带和底座,支撑柱设置在底座上,支撑板和弹力带设置在支撑柱上,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柱的顶部,弹力带一端与支撑柱相连接,弹力带另一端穿过支撑板与固定装置连接。
所述支撑板为长方型或椭圆型结构,在支撑板的中部设有旋转轴。
所述支撑柱为伸缩结构,支撑柱一侧面上设有把手。
所述固定装置由肩带和胸带构成,在胸带上平行设有两根肩带,弹力带与胸带相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在弹力带的阻力和支撑板支撑的作用下,使使用者可以轻松的完成腹外斜肌的锻炼,以此来达到快速恢复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使用起来比较简单,能够有效的对腹外斜肌进行锻炼,同时减轻其他肌肉群的压力,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肩带;2、胸带;3、支撑板;4、支撑柱;5、把手;6、旋转轴;7、弹力带;8、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结合附图1所述的一种腹外斜肌锻炼装置,包括固定装置、支撑板3、支撑柱4、弹力带7和底座8,在底座8上设有支撑柱4,支撑柱4上设有支撑板3和弹力带7,支撑板3设置在支撑柱4的顶部,弹力带7一端与支撑柱4相连接,弹力带7另一端穿过支撑板3和固定装置连接;所述支撑板3为长方型或椭圆型结构,在支撑板3的中部设有旋转轴6;所述支撑柱4为伸缩结构,支撑柱4一侧面上设有把手5;所述固定装置由肩带1和胸带2构成,在胸带2上平行设有两根肩带1,弹力带7与胸带2相连接。
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腹外斜肌锻炼装置,在使用时,先将支撑板3角度和弹力带7的数量调整到合适的强度,然后调节支撑柱4的高度使人靠在支撑板3上时脚能着力于地面,然后就可以带上固定装置了,将胸带2和肩带1分别戴在上躯干部和肩上即可,以锻炼左侧腹外斜肌为例,使用者右侧卧于支撑板3上,双脚伸直,着力于地板,克服自身重力和弹力带7的阻力向左后上方起身至最大高度,持续3-5秒,然后恢复起初姿态,即为一次动作,锻炼时重复完成以上动作,每日3-5组,每组10-15次,组间休息30秒到1分钟即可。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鹏;曹向阳;,未经王鹏;曹向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439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