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矿用冲击水浴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42600.4 | 申请日: | 2015-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92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邵欣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5/02 | 分类号: | E21F5/02;E21F5/20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赵云 |
地址: | 650093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 水浴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用冲击水浴除尘装置,尤其是地下矿山空气净化的冲击水浴除尘装置。属于矿井通风与除尘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地下矿山的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如凿岩、爆破、破碎、装卸、提升、运输、喷锚支护等工作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可引起呼吸系统的各种疾病,如尘肺、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鼻炎等。尘肺属法定职业病。采用除尘装置捕捉粉尘,净化空气,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显得非常重要。
地下矿山生产需要风量较大,空间逼仄,环境复杂。普通的除尘器因其体积大,占用空间大,且处理的风量有限等并不适用矿井中的除尘。而目前矿用的除尘器,也只是一些处理风量较小的小型除尘器,一般只能用作掘进巷道的除尘,而对于粉尘浓度超标的进风风流等无能为力。因而,必须研制适合于特殊的井下空间,处理风量大,除尘效率高,维护方便,实用性强的矿用除尘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下矿山使用的冲击水浴除尘装置,其处理风量较大,除尘效率较高,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矿井风流上游设置封闭巷道的挡风板,挡风板上装有一系列向下延伸的导管,导管下端口插入挡风板后巷道底板上的水池,水池上方设置一系列气流上下折向的导板,折向导板后的风流下游设置密闭墙,密闭墙上装有轴流风机。
风流上游的挡风板Z形,垂直段的竖板分别连接在巷道顶板和巷道底板,水平段的横板布置垂直向下的延伸的导管,导管的出口装有喷头;所述折向导板为一系列两端固定于两侧巷道壁的挡墙,挡墙之间形成气流上下折返的通道,最前端的挡墙下部部分延伸至水池中。
在水平段的横板上方设置有一块反射方向对着导管入口的斜板。
挡风板的前端竖板下部固定在端挡墙上,最末一块折向导板的挡墙固定在端挡墙上,前、后端挡墙为水池的前、后前后边缘,前部端挡墙上部设置有通向水池的供水管,后部端挡墙下部设置通出水池的排污管,排污管上连接了一段管口与水池标定液面等高的泄流管。
在密闭墙上还装有一检查门,检查门的装配门框上设置有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的效率与阻力取决于气流的冲击速度和喷头的插入深度。当冲击速度一定时,除尘效率与阻力随喷头插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插入深度一定时,除尘效率与阻力随冲击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巧妙地利用巷道的特殊空间,因地制宜,使巷道呈为冲击水浴除尘装置,能较好地解决矿井含尘气流的净化问题;同时利用巷道长度,突破地下空间的限制,因此解决了过去处理风量较小的问题。本装置除尘效率较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容易维护,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检查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竖板;2—横板; 3—斜板;4—竖板;5—挡墙;6—挡墙;7-—挡墙;8—巷道顶板;9—密闭墙;10—轴流风机;11—机座;12—端挡墙;13—泄流管;14—排污管;15—巷道底板;16—水池; 17—喷头;18—导管;19—端挡墙;20—供水管;21—巷道壁;22—拉手;23—检查门;24—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各图,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竖板1、横板2、斜板3、竖板4、挡墙5、挡墙6、挡墙7、巷道顶板8、密闭墙9、轴流风机10、机座11、端挡墙12、泄流管13、排污管14、巷道底板15、水池16、喷头17、导管18、端挡墙19、供水管20、巷道壁21、拉手22、检查门23、密封垫24所组成。
竖板1设置在巷道底板15上,竖板4设置在巷道顶板8上,在竖板1及竖板4之间设置横板2;横板2上设置均布的圆孔。导管18安装在横板2上的圆孔里,导管18的下端设置喷头17。为使含尘气流能更加均衡地进入到各个导管18中,在竖板4与巷道顶板8之间设置斜板3。
首块挡墙5设置在通风巷道两侧的巷道壁21上,挡墙5上侧与巷道顶板8之间留通风口,下侧插入水池16中,插入深度应超过水池16中的水平面,但不应太接近水池16的巷道底板15,以免影响气流通过水池16中的水。
挡墙6设置在通风巷道两边巷道壁21上,上侧直达巷道顶板8,与之紧密相接,下侧与水池16中的水平面间留有折返的通风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426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膏体充填干线管的排污系统
- 下一篇:湿式除尘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