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漏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39041.1 | 申请日: | 2015-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8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虞嘉泉;加藤俊道;星野新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万双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戴晓翔;陈柳汀 |
地址: | 2011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的排水构筑物,具体地说是一种地漏。
背景技术
地漏,作为建筑物中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主要由座体、下水网和盖体组成,废水、污水通过盖体上的进水孔进入座体内,经由盖体和下水网过滤掉发丝、杂物等后,从下水网排出到排水管道系统内,实现排水。
目前,市场上的地漏存在以下缺陷:第一,由于盖体采用平板式结构,废水、污水淹没盖体后,从盖体上方向下流入到座体内,此时,水和水中的杂物极容易完全覆盖住盖体,而且地漏内又存在空气,这使得水流极为缓慢,排水不畅,甚至常出现堵塞的情况;第二,地漏通常设于阳台、厕所等处,除了安装地漏的位置需要设置排水管道,洗衣机、水槽等下水也需要开设下水口,增设排水管道,这导致地面的下水口多,管道排布繁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排水顺畅的地漏,该地漏还能插置排水管,有效优化排水管道系统。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地漏,包括座体、下水网和盖体,座体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导流段,导流段的上端向外延伸形成水平的限位板,下端向下延伸形成排水口,下水网置于排水口,盖体置于限位板上且罩住导流段的上端开口,下水网上形成排水孔,其技术特征是,
所述盖体的截面呈梯形,包括环形侧壁和与侧壁连为一体的顶壁,侧壁上形成若干个周向均布的第一进水孔,顶壁上形成多个周向均布的第二进水孔;
顶壁的中心开有供排水管穿过的插管孔,插管孔上盖有帽。
导流段置于地面的下水口内,限位板置于地面,废水、污水从盖体侧面的第一进水孔进入到座体内,沿着导流段向下流,从下水网排出,废水、污水中夹带的大部分杂物被盖体、下水网挡住,实现排水。
呈梯形的盖体具有一定高度,避免水轻易淹没,地漏内的空气可以从盖体顶壁的第二进水孔排出,排水顺畅、不易阻塞。当水量较大时,第二进水孔也可以辅助进水,梯形盖体的表面积大于平板式盖体,其进水孔面积也相应增大,能满足较大的进水量。而且,盖体顶壁上的插管孔可以用于插置洗衣机、水槽等的排水管,无需再额外开设一个下水口、再排布排水管道,有效优化了排水管道系统。
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一进水孔竖向设置,其底边的宽度大于顶边的宽度。这一设置,使得第一进水孔的排水效果更好。
作为改进,所述盖体下部的内壁上形成至少一钩部,导流段的内壁上形成至少一供钩部穿过的缺口,位于缺口下方的导流段的内壁上形成一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与缺口连通;钩部与缺口对应时,可实现盖体的安装和拆卸,钩部位于环形凹槽内且与缺口错位时,实现盖体在竖直方向上的限位。这一设置,使得盖体与座体之间的可拆式连接结构简单、稳固。
作为改进,所述盖体的底边向外延伸形成翻边,靠近导流段的限位板上形成用于容置该翻边的凹台。这一设置,使得地漏的结构紧凑。
作为改进,所述的下水网包括环形壁和与环形壁连为一体的底壁,环形壁的上端向外延伸形成限位翻边;所述的导流段呈上大下小的缩口状,限位翻边架置在导流段的下端开口上;环形壁的外径与排水口的内径相适配。这一设置,使得下水网的拿取方便,地漏的结构更为紧凑,且便于地漏各部件的加工。
作为改进,所述的帽包括便于手抓取的帽体和位于帽体下部的环形边,环形边的外壁上形成至少一限位凸起,插管孔的边缘形成与该限位凸起对应的侧缺口。这一设置,使得帽与盖体之间的装配、拆卸方便,且便于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第一,呈梯形的盖体具有一定高度,避免水轻易淹没,地漏内的空气可以从盖体顶壁的第二进水孔排出,排水顺畅、不易阻塞;当水量较大时,第二进水孔也可以辅助进水,梯形盖体的表面积大于平板式盖体,其进水孔面积也相应增大,能满足较大的进水量。第二,盖体顶壁上的插管孔可以用于插置洗衣机、水槽等的排水管,无需再在地面额外开设一个下水口、再排布排水管道,有效优化了排水管道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有排水管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万双建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万双建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390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钢管混凝土柱与工字型钢梁端板嵌入式连接结构
- 下一篇:可折叠坐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