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压螺母高压注油管接头防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32664.6 | 申请日: | 2015-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76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晨辉;夏宁宁;刘向伟;黄社涛;马广兴;陈昱;丁少华;赵春生;刘正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P1/00 | 分类号: | F16P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杨妙琴 |
地址: | 4766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螺母 高压 注油 管接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开采领域中采煤机用液压螺母注压安全保护装置,尤其是一种液压螺母高压注油管接头防脱装置。
背景技术
液压螺母是一种新型紧固件。普通螺母锁紧是靠转动板手产生扭矩来锁紧的,因此90%以上的做功浪费在克服摩擦力上,而作用在螺栓上的预紧力很小,特别是对于大直径高强度螺栓,在受人力工具、场地等因素影响下,预紧力根本达不到锁紧时设计要求,容易造成螺母松动。液压螺母的锁紧与普通螺母不同,液压螺母在锁紧过程中,是靠液压力直接作用于螺母而产生超高压预紧力,即使在振动工况条件下,紧固件与部件连接也不会松动。因此,液压螺母特别适合应用在煤矿井下狭窄空间,对采煤机、掘进机等煤矿设备部件进行连接紧固,也可用于冶金、化工及工程机械上。
液压螺母的操作系统主要有高压手动油泵、高压注油管总成(包括高压注油管接头)、液压螺母、高强度螺柱。在使用液压螺母时,高液压油加载借助于高压手动泵,高压手动泵连接高压注油管,高压注油管又通过高压注油管接头与液压螺母的注油入口连通,向液压螺母缸体注入高压油,液压螺母靠着预紧力对高强度螺柱进行拔长后的锁紧。
液压螺母与高压注油管总成连接是通过高压注油管接头,实现快速连接,达到操作和搬运方便。在使用高压手动油泵对采煤机上用液压螺母注压时,压力有时达到100MPa以上,高压注油管接头经过多次使用后,接头上的丝容易变滑损坏,当承受到一定压力后就会在高压作用下突然甩脱,容易发生伤人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压螺母高压注油管接头防脱装置,所述的装置起到高压注油管接头与液压螺母紧固在一起,防止高压注油管接头崩出伤人,起到安全防护作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液压螺母高压注油管接头防脱装置,包括左链接环、链条、右链接环、卡箍、卡箍接头;左链接环固定套设在高压注油管接头上,高压注油管接头外径大于左链接环的内径;左链接环通过链条之间相互链接与右链接环连接起来;右链接环与卡箍活动连接,卡箍上设置有卡箍接头,所述的卡箍直径大于液压螺母的外径。
进一步,所述的卡箍卡设在液压螺母上,并且通过卡箍上的卡箍接头紧固在液压螺母上,起到防止高压注油管接头崩出伤人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通过卡箍的固定作用,可将高压注油管接头与液压螺母紧紧固定在一起,防止接头崩出伤人,为杜绝伤人事故的发生,起到了很好的安全防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液压螺母;2-高压注油管接头;3-左链接环;4-链条;5-卡箍接头;6-卡箍;7-右链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液压螺母高压注油管接头防脱装置,包括左链接环3、链条4、右链接环7、卡箍6、卡箍接头5;左链接环3固定套设在高压注油管接头2上,高压注油管接头2外径大于左链接环3的内径;左链接环3通过链条4之间相互链接与右链接环7连接起来;右链接环7与卡箍6活动连接,卡箍6上设置有卡箍接头5,卡箍6直径大于液压螺母1的外径,所述的卡箍6卡设在液压螺母1上,并且通过卡箍6上的卡箍接头5紧固在液压螺母1上,起到防止高压注油管接头2崩出伤人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及工作过程:
将左链接环3安装在高压注油管接头2上,高压注油管接头2外径大于左链接环3的内径,将卡箍6卡在液压螺母1上,通过上紧卡箍接头5,实现了卡箍6紧紧地卡在液压螺母1上,起到了防止高压注油管接头2崩出伤人的目的。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326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二氧化碳充装管道内余气进行气体置换的系统
- 下一篇:轧机上除油辊加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