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可旋转伞面的上巢旋转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31937.5 | 申请日: | 2015-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67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蔡东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东伟 |
主分类号: | A45B25/02 | 分类号: | A45B25/02;A45B25/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金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297 | 代理人: | 胡清方;彭友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旋转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可旋转伞面的上巢旋转结构。
背景技术
伞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随身携带并用来遮挡阳光或雨水的用具,是现今人们出行的必备品。但是现在市面上出现的传统的伞,因伞面单元无法适时旋转,当伞面元件受强风吹袭时,会带动伞骨元件及中棒产生扭转,从而使伞骨元件及中棒受到扭转力的作用而导致折损、破坏。
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问题,人们发明了一种具有旋转伞面单元的伞,请参见授权公告号CN2629507Y的中国专利,本专利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中棒、上巢、下巢和伞面单元,中棒具有一设置在顶部的枢接部,该上巢具有与该枢接部连接的套接部,该枢接部与套接部是呈凹凸互补且转动地相互嵌套,并且在套接部上设有槽道。安装时,需要挤压套接部使套接部变形,从而才能将套接部设置在枢接部中。为了方便安装,在枢接部与套接部上用于相互嵌套的凹凸结构尺寸不能做的太大,当这种结构的伞使用的时间一长,就会使套接部或/和枢接部磨损,就会使套接部很容易从枢接部中滑脱,即上巢从中棒的顶端滑脱,缩短了伞的使用寿命,浪费了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向社会提供一种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和节约资源的新型可旋转伞面的上巢旋转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可旋转伞面的上巢旋转结构,包括中棒、上巢和设置在所述中棒的上端的内部中的限位筒,在所述限位筒的内壁上设有枢接部,在所述上巢的下端设有与所述枢接部凹凸互补的套接部,所述上巢通过所述套接部和所述枢接部的配合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限位筒中,还包括开口槽,所述开口槽设置在所述限位筒的侧壁上,所述开口槽一端的开口位于所述限位筒上端的端面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枢接部是设置在所述限位筒的内壁上的环形凸缘。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套接部是设置在所述上巢下端上的凸起。
本实用新型将开口槽设置在限位筒的侧壁上,并且开口槽一端的开口位于限位筒上端的端面上,安装时,先使限位筒的上端通过开口槽变形,然后才将上巢的下端很顺利地设置在限位筒中,最后将限位筒设置在中棒中,在使用时,中棒给限位筒一个力,防止限位筒向远离中心的方向变形;并且在枢接部与套接部上用于相互嵌套的凹凸结构尺寸可以做的很大,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使用的时间过长,将套接部或/和枢接部磨损,从而使套接部从枢接部中滑脱,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安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和节约资源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上巢安装在限位筒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上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限位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巢;11.套接部;2.限位筒;21.枢接部;22.插孔;23.开口槽;3.中棒。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至图4,图1至图4所揭示的是一种新型可旋转伞面的上巢旋转结构,包括中棒3、上巢1和限位筒2,所述限位筒2设置在所述中棒3的上端的内部中,在所述限位筒2的内壁上设有枢接部21,在所述上巢1的下端设有套接部11,所述枢接部21与所述套接部11是呈凹凸互补且可转动地相互嵌套,所述上巢1通过所述套接部11和所述枢接部21的配合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限位筒2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枢接部21是设置在所述限位筒2的内壁上的环形凸缘,所述套接部11是设置在所述上巢1下端上的凸起。当所述套接部11和所述枢接部21配合时,即所述上巢1的下端设置在所述限位筒2的内部,所述环形凸缘将所述凸起抵挡住。无论所述上巢1如何旋转,都可以有效地防止所述上巢1的下端从所述限位筒2的上端脱离。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将所述套接部11安装在所述限位筒2的内部,将所述枢接部21与所述限位筒2的上端面的连接面设为倾斜面,而且在所述套接部11的下端面上设有圆滑过渡面。组装时,所述倾斜面和所述圆滑过渡面配合很容易使所述套接部11经过所述枢接部21设置在所述限位筒2中。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开口槽23,所述开口槽23设置在所述限位筒2的侧壁上,所述开口槽23一端的开口位于所述限位筒2上端的端面上。在组装时,操作人员利用所述开口槽23使设有所述枢接部21的所述限位筒2的侧壁向远离中轴的方向变形,然后使所述套接部11很容易地经过所述枢接部21并设置在所述限位筒2中,即很容易地将所述上巢1的下端安装在所述限位筒2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东伟,未经蔡东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319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