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纤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21665.0 | 申请日: | 2015-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599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冠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冠凤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132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光纤连接装置主要包括采用倒锥型光纤端相接的塑料光纤连接装置、带耦合器端的两个螺帽一个连接体的塑料光纤连接装置。这些连接器都无一例外的,结构复杂,且塑料光纤需穿过适配器内的预留空进行对接,对接精度不高。
随着技术的发展有出现了将插针表面进行抛光处理后,在耦合管中实现对准。插针的外组件采用金属或非金属的材料制作。插针的对接端必须进行研磨处理,另一端通常采用弯曲限制构件来支撑光纤或光纤软缆以释放应力。耦合管一般是由陶瓷、或青铜等材料制成的两半合成的、紧固的圆筒形构件做成,多配有金属或塑料的法兰盘,以便于连接器的安装固定。为尽量精确地对准光纤,对插针和耦合管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连接装置,以提高光纤连接的耦合率,降低光纤连接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方案包括:
一种光纤连接装置,其包括容纳座,容纳座内设置有多个光纤连接器,所述光纤连接器包括基座,其中,基座包括底板与顶板,底板与顶板相适配,底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带有弯折且多次迂回的布线槽,布线槽的入口端与出口端均设置有一凹槽;顶板的两侧分别设置带有弯折且多次迂回的压线凸棱,压线凸棱与布线槽相对应,压线凸棱在与凹槽对应处设置有凸台,压线凸棱卡入对应布线槽内,凸台卡入对应凹槽内;容纳座与布线槽的入口端、出口端均设置有对应的穿线孔。
所述的光纤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凹槽的断面呈方形,凸台与凹槽相对应。
所述的光纤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底板与顶板通过多个螺栓相连接。
所述的光纤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凹槽内布置的光纤横截面面积大于对应布线槽内布置的光纤横截面面积的百分之五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纤连接装置,将两根需要对接的光纤之光芯均布置在底板的布线槽内,然后再通过顶板上对应的压线凸棱压入布线槽内,尤其是通过凸台与凹槽的技术手段,使两根光纤的光芯更牢固的连接在一起,提高了光纤连接的耦合率,降低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损耗,简化并方便了普通用户自己连接塑料光纤的流程,不需要专业人员就可进行连接操作,有利于广泛的推广应用,方便用户操作,并且通过一个容纳座可以布置多个光纤连接点,有利于将多个光纤连接点集中设置,利于用户日常维护,降低了对光纤连接点的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顶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光纤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纤连接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纤连接装置,如图1、图2、图3与图4所示的,其包括容纳座7,容纳座7内设置有多个光纤连接器8,所述光纤连接器8包括基座,基座包括底板1与顶板2,底板1与顶板2相适配,底板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带有弯折且多次迂回的布线槽3,布线槽3的入口端与出口端均设置有一凹槽4;顶板2的两侧分别设置带有弯折且多次迂回的压线凸棱5,压线凸棱5与布线槽3相对应,压线凸棱5在与凹槽4对应处设置有凸台6,压线凸棱5卡入对应布线槽3内,凸台6卡入对应凹槽4内,完成对两根光纤之光芯的连接,提高了光纤连接的耦合率,降低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容纳座7与布线槽3的入口端、出口端均设置有对应的穿线孔9,通过一个容纳座7可以布置多个光纤连接点。
更进一步的,所述凹槽4的断面呈方形,凸台6与凹槽相对应。并且所述底板1与顶板2通过多个螺栓相连接,提高了光纤连接装置的牢固性。
更进一步的,所述凹槽4内布置的光纤横截面面积大于对应布线槽3内布置的光纤横截面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使凹槽4内的光芯连接更牢固。
当然,以上说明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列举上述实施例,应当说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显变形形式,均落在本说明书的实质范围之内,理应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冠凤;,未经张冠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216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