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密性单双芯铠装电缆转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21617.1 | 申请日: | 2015-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9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徐媛;翟会敏;杨德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G15/18 | 分类号: | H02G15/18;H02G15/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典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丰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都市经***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密性 单双芯铠装 电缆 转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转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双芯铠装电缆的转接装置。
背景技术
核聚变是由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而人类要从核聚变过程获取能量,就必须使此过程受控,磁约束受控核聚变是当前开发聚变能源中最有希望的途径,在磁约束受控核聚变装置中,相关参数的测量与等离子体控制、装置安全等方面密切相关,如磁场、磁通和电流等信息,并且很多测量系统需要布置在装置真空室内部,为了满足磁约束聚变装置真空室内部工作环境要求,主要包括高真空、较高的烘烤温度和环境温度等,通常采用铠装电缆作为信号测量和传输导线,铠装电缆是由矿物质材料氧化镁或者氧化铝粉作为绝缘材料的铜芯金属护套电缆,该电缆具有耐高温、低出气率(真空性能)以及良好的绝缘性能等,在磁约束受控核聚变装置中,相关参数的测量信号的传输需要双芯铠装电缆,因此,双芯铠装电缆必须装配耐高温、高真空、低损耗的双芯电缆封头,以便在一些高真空、较高的烘烤温度和环境温度等测试环境下能够进行测试,这也是在高真空、较高的烘烤温度和环境温度等这样的测试环境下实现信号测量的必备环节,也是解决真空室内部的信号测量面临问题的关键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气密性的耐高温、高真空、低损耗单双芯铠装电缆转接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密性单双芯铠装电缆转接装置,包括封头电缆组件、转接体组件、电缆内密插头组件、不锈钢制成的尾附壳体、不锈钢制成的电缆外固定环、不锈钢制成的电缆内固定环。
所述封头电缆组件包括两个可伐制成的前部出线管、氧化铝陶瓷外塞、氧化铝陶瓷内塞、可伐制成的封套、不锈钢制成的护线套和铠装电缆;所述护线套中设有供铠装电缆通过的腔体,护线套套装并焊接于铠装电缆一端的外部,所述氧化铝陶瓷内塞一端为用于套装铠装电缆的腔体端,另一端为封闭端,封闭端中间设有用于套装铠装电缆双芯的两个孔,所述氧化铝陶瓷内塞紧邻护线套并钎焊于铠装电缆的端头上,铠装电缆的双芯分别从两个孔中通过;所述氧化铝陶瓷外塞一端为用于套装陶瓷内塞的腔体端,另一端为封闭端,封闭端中间设有用于套装铠装电缆双芯和前部出线管的两个孔,前部出线管通过陶瓷金属封接在氧化铝陶瓷外塞的两个孔中,铠装电缆双芯通过前部出线管引出至转接体组件的插孔;所述封套内径较小的一端套装在并钎焊在护线套外部,封套内径较大的一端套装并通过陶瓷金属封接在陶瓷外塞外部。
所述转接体组件包括可伐制成的两个插孔、氧化铝陶瓷制成的插头陶瓷安装板、可伐制成的插头壳体和不锈钢制成的连接环;所述插孔两端设有供铠装电缆通过的通道,两端的通道之间不连通;所述插头陶瓷安装板为圆柱状结构,插头陶瓷安装板轴向设有两个放置插孔的腔体,所述插孔置于陶瓷安装板的腔体中并钎焊固定;所述插头壳体为圆柱筒状结构,插头壳体中设有放置插头安装板的腔体,所述插头陶瓷安装板置于所述插头壳体的腔体中并钎焊固定,所述插头壳体外侧设有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台阶,插头壳体与尾附壳体相连接的一端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环为一圆柱筒状结构,连接环两端沿轴向设有通道,一端通道的直径略大于插头插头壳体外侧的台阶的外径,另一端通道的直径略大于插头壳体的外径,插头壳体从连接环直径大的一端通道放置于连接环中并钎焊固定。
所述电缆内密插头组件包括下可伐套 、绝缘氧化铝陶瓷管、插针、无氧铜过渡套、铠装电缆;所述下可伐套、绝缘氧化铝陶瓷管、插针、无氧铜过渡套均设有中空的内腔,绝缘氧化铝陶瓷管封接在下可伐套的另一端内腔中,所述插针封接在绝缘氧化铝陶瓷管未与下可伐套封接的另一端内腔中,插针未与下可伐套封接的另一端内腔封接过渡套,所述下可伐套的内腔、封接在下可套筒中的绝缘氧化铝陶瓷管的内腔、封接在绝缘氧化铝陶瓷管中的插针内腔和封接在插针中的无氧铜过渡套的内腔形成铠装电缆通过的通道,所述铠装电缆进入下可伐套的一端和铠装电缆从无氧铜过渡套出来的一端是耐高温的金属熔封结构。
所述尾附壳体为套管,所述套管中设有供封头电缆组件和转接体组件通过的腔体,封头电缆组件和转接体组件置于所述尾附壳体中,所述腔体靠近尾附壳体直径较大的一端腔体内设有内螺纹,插头壳体与尾附壳体螺纹连接,通过插头壳体与尾附壳体螺纹连接将封头电缆组件和转接体组件连接在一起。
所述电缆内固定环是横截面为“C”形的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轴向设有供两个通道,从封头电缆组件、转接体组件引出的铠装电缆的双芯分别从两个通道中通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未经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216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