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激光式电梯层门安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21442.4 | 申请日: | 2015-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4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 发明(设计)人: | 于江;于汇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江 |
| 主分类号: | B66B5/02 | 分类号: | B66B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4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电梯 安全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垂直升降电梯安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激光式电梯层门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垂直升降式电梯的应用很广泛,但是由于其自身结构的缺陷,电梯层门会因机械或电气故障发生意外打开的情况,使想乘电梯的人掉入电梯井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这种事故在报道中常有出现,虽然电梯门厂家也采取了各种安全措施,但仍不能避免这种事故的发生。
分析电梯层门意外打开的原因,有一部分是人为因素,比如有人因好奇或行为自控能力比较弱,在等电梯时,用手扒门或用身体靠门,此时电梯层门可能会突然打开;另一部分是电梯运行时的程序出现故障,轿箱在5楼,但12楼的电梯层门误打开,此时12楼的用户如果没能及时发现异常,很可能一步就跨进电梯井,造成伤亡。
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内申请号201320006369.4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梯失控误开门保护装置,电梯层门的井道对面墙壁上设有人体热释红外探测系统,电梯层门上方墙壁上安装有报警器,所述的人体热释红外探测系统包括人体热释红外线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系统,电梯层门内侧或外侧安装有安全栅栏,所述的人体热释红外线传感器与信号处理系统相连,信号处理系统分别与报警器、监控值班室和伺服驱动系统连接,伺服驱动系统与电机相连,电机与安全栅栏连接。该装置能在电梯层门开而电梯轿厢未至时,通过发出警报和开启安全栅栏防止乘客进入电梯,能有效减少电梯事故。
此方案的目的通过红外探测手段发现异常,然后启动安全栅栏阻止人员进入,并向监控值班室发出信号,这个方案的优点是解决方案完整,不足之处是反应比较慢,试想事故发生时,往往2秒钟不到,人就掉进井道中,伺服驱动系统基本上不可能2秒钟之内就把安全栅栏放下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激光式电梯层门安全装置,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了防止意外坠井事故的出现,在电梯层门上安装一套可独立安装的安全装置,配合激光感应检测手段,当电梯层门意外打开时,能快速反应,阻止人员掉入电梯井,特别是满足老梯的改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激光式电梯层门安全装置,包括挡杆、杆套和弹簧,杆套嵌于电梯层门门体内,杆套的开口位于电梯层门的闭合边上,杆套的底部设有弹簧,所述挡杆缩进杆套后,挡杆的根部压缩弹簧,挡杆的头部通过电磁销舌定位在杆套开口处,所述电磁销舌的开启回路与激光感应开关的触发回路电气联动。
所述电磁销舌的开启回路与报警器的触发回路电气联动。
所述挡杆的杆身上设有萤光漆条纹。
所述挡杆的杆身上设有反光涂层。
所述电梯层门里侧设有安全栏,包括栅栏、复位弹簧、配重块、电机卷筒和激光位置传感器,栅栏位于两条滑道之间,栅栏的一端由主缆绳绕过滑轮与配重块相连,电机卷筒由辅缆绳与配重块相连,栅栏与固定连接座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检测电梯层门位置的激光位置传感器分设于电梯层门的上沿处和下沿处,控制器分别与电机卷筒和激光位置传感器通过导线相连。
所述电机卷筒上辅缆绳的圈数与栅栏的移动距离匹配。
所述栅栏的开启行程极限处设有极限开关。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在电梯层门上安装的弹射式安全挡杆与设在电梯层门与电梯轿厢之间的安全栏组合使用,并通过与激光感应开关相联动,这样即使电梯层门由于各种因素打开了,挡杆弹射而出,安全栏放下,阻拦人员进入电梯井,避免人身伤亡的惨剧,此方案尤其适用于老梯的改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挡杆实施例射出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导向柱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挡杆上萤光漆条纹分布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挡杆上反光涂层分布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安全栏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挡杆、2-杆套、3-弹簧、4-电梯层门、5-电磁销舌、6-激光感应开关、7-导向柱、8-萤光漆条纹、9-反光涂层、10-报警器、11-栅栏、12-激光位置传感器、13-复位弹簧、14-配重块、15-电机卷筒、16-滑轮、17-控制器、18-辅缆绳、19-主缆绳、20-固定连接座、21-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江,未经于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214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