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简易水稻除芒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21014.1 | 申请日: | 2015-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59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黄景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景生 |
主分类号: | A01C1/00 | 分类号: | A01C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07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水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芒机,尤其涉及一种简易水稻除芒机。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多数省份得到广泛种植。
新收获的稻谷因含水较高(25%~30%)不易储藏,而且品质劣变较快。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不能及时干燥而损失的稻谷约250万吨,相当于1000万人的年消费量。
同时,应用于稻谷干燥的能耗占稻谷生产加工总能耗的64%,属于高能耗单元操作。
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安全和能源危机越显突出的今天,稻谷收获后及时、高品质、低能耗干燥已成为粮食干燥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
水稻种子由于自生性状存在大于种子1~2倍的5毫米左右的芒,且种子表皮着生短毛,涩性较强,由于种子该性状的存在,致使在机械化播种中导致种子之间互相阻塞,无法实现大面积机械化直播精量化下种要求,造成播种后下种不匀、出苗不齐。
传统的水稻除芒机存在着结构复杂、除芒不彻底和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简易水稻除芒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简易水稻除芒机,包括主筒体、电机和传动转轴,所述主筒体的上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主筒体的下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出料口在所述主筒体上成对角分布,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主筒体的一端,所述传动转轴安装在所述主筒体的中轴线上,所述电机的转轴与所述传动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转轴上设置有多个除芒杆。
具体地,多个所述除芒杆与所述传动转轴连接,并位于围绕所述除芒杆的三个平面内,三个平面之间间隔均为120°,同一平面内的多个所述除芒杆之间间隔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口上设置有上流量调节活门。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口上设置有下流量调节活门。
具体地,所述主筒体的上部还设置有观察窗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简易水稻除芒机,解决了传统的水稻除芒机存在着的结构复杂、除芒不彻底和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简易水稻除芒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2-除芒杆,3-观察窗口,4-上流量调节活门,5-下流量调节活门,6-主筒体,7-传动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简易水稻除芒机,包括主筒体6、电机1和传动转轴7,主筒体6的上部设置有进料口,主筒体6的下部设置有出料口,进料口与出料口在主筒体6上成对角分布,电机1安装在主筒体6的一端,传动转轴7安装在主筒体6的中轴线上,电机1的转轴与传动转轴7的一端连接,传动转轴7上设置有多个除芒杆2。
多个除芒杆2与传动转轴7连接,并位于围绕除芒杆2的三个平面内,三个平面之间间隔均为120°,同一平面内的多个除芒杆2之间间隔相同。
进料口上设置有上流量调节活门4,出料口上设置有下流量调节活门5。
主筒体6的上部还设置有观察窗口3。
水稻种子从进料口进入主筒体6内,电机1工作,传动转轴7转动,除芒杆2对水稻种子进行除芒,除芒后的种子经出料口排出。上流量调节活门4可对水稻种子的进入流量进行调控,下流量调节活门5可对水稻种子的流出量进行调控。通过观察窗口3可对主筒体6内的除芒情况进行观察。
上面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景生,未经黄景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210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机水稻种子杀菌催芽装置的催芽机构
- 下一篇:一种导向分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