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逆作法施工在原有排水管上增设的跌水井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14063.2 | 申请日: | 2015-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01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潘国兰;葛四层;曾国伟;马震华;王宏伟;刘建华;李建锋;田昌林;张江辉;吉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城市建设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3/04 | 分类号: | E03F3/04;E03F5/0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471023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作法 施工 原有 排水管 增设 跌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逆作法施工在原有排水管上增设的跌水井,涉及排水工程领域,特别涉及城市排水管道跌水的构筑物。
背景技术
城市排水大多是采用暗管排放,支管收集雨水或污水,汇集至干管,最终汇至总管排入水体或污水处理厂。排水管道在转弯、管道变径、坡度变化、管底高程发生变化等处需要设置检查井,在上游管道接入下游管道存在较大高差时,上游管道流入检查井的水流对井底冲击较大,应设置跌水井。现有技术排水管道设计中,跌水井一般都是采用标准图,现行的国家标准图《06MS201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中的跌水井,有竖管式、竖槽式、阶梯式,有直线外跌、支线外跌等形式。设置跌水井的目的一是水头较大,对井底的冲击力较大,跌水井底采用较高强度的材料,可以抵抗水流的冲击力;另外一个目的是跌水与检查井分离,维护人员下到检查井内时不会受到水流的飞溅,因此,一般跌水槽和检查井是分开的。跌水井上下游管道存在较大的高差,新建工程由于周边施工场地大,支管接入主管道时采用放坡、支护等方法比较容易施工跌水井。而在一些特殊的地段,主管道是原有的,新建的支管接入原有主管,在原有管道上需要增设跌水井,主管道周边是已建成的道路、建筑物等,支管较浅采用放坡和支护等措施可顺利施工,但接入现有主管道处下挖较深,没有条件放坡,一般都是采用支护措施下挖至原有管道,在按照标准图施工跌水井,但支护措施给挖土和跌水井施工都带来许多不便。挖至原有管道后,按照标准图跌水井是需要将井底基层做到主管道以下的,这在实际施工是比较困难的,有些施工单位干脆将跌水井砌筑在原有管道之上,井体的重力和井体外侧的填土重力作用在原有管道上,久而久之原有管道就有出现下沉的可能,造成管道漏水。施工时开挖的基坑一般是略大于跌水井的外径,跌水井施工完毕后井外回填很难填筑密实,很容易造成地面沉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逆作法施工在原有排水管上增设的跌水井,适用于场地狭窄在原有管道上增设的跌水井。跌水井的井体采用逆作法分节向下施工,井体采用现浇混凝土与井外壁土体紧密结合,较大侧摩阻力支撑井体重力。有益效果是:采用逆作法施工,利用分节现浇的护筒作为支护结构,又作为井体的一部分,不需设置支护措施,下挖土方和井体施工方便,井体与基坑浇筑在一起,侧摩阻力较大,不会出现井体下沉,井外不需要回填,也不容易造成地面沉降,克服了现有技术狭窄场地在原有管道上增设跌水井施工难度大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实现的:逆作法施工在原有排水管上增设的跌水井,主要由井体1、井室2、井口3、支管4、主管5组成。所述的井体1由护筒6和井筒7组成,护筒6和井筒7横截面均为圆环,护筒6位于井筒7的外侧,隔墙8将井体1分成跌水室9和操作室10两部分,井底11的顶面与主管5的中心平齐,操作室10内的主管5上部设有泄水口12,隔墙8的下部有连通孔13将跌水室9和操作室10连通。所述的护筒6由至少2节以上的多节组合而成,每一节的高度800~1500毫米,护筒6的每一节的内径下部比上部大,上下两节之间镶嵌在一起,组合成整体后形成一个外径上下相等,内径为与节数相同的阶梯状渐缩变径的圆筒。井筒7内径上下相等,外径与护筒6形成的阶梯状渐缩变径内径吻合。泄水口12和连通孔13的面积不小于支管4内径的断面面积。支管4位于井体1之上,管外底与井体1顶平齐。
本实用新型实施时,支管4施工至跌水井位置时,在需要设置跌水井的位置挖沟槽,深度与支管4相当,由于支管4相对较浅,采用常规的支护。在沟槽底向下挖出护筒6外径的圆形基坑18,深度800~1500毫米。支内模19浇筑一节护筒6,再向下挖800~1500毫米,将内膜19向下拉落到基坑18的底部,再浇筑第二节护筒6,在护筒6的保护下,以此重复向下施工,多节护筒6镶嵌在一起,组合成整体后形成一个外径上下相等,内径为与节数相同的阶梯状渐缩变径的圆筒。护筒6施工至主管5时,在护筒6内支模浇筑基底11、井体7、隔墙8,隔墙8下部设置连通孔13,将主管5的上部凿出泄水口12,操作室10的底部设置工作台14,便于维护人员下井操作。在井体1的上部采用砖砌井室2,加装盖板16,再砌筑井口3,安装井盖17。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面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立剖面图);
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横剖面图);
图4为逆作法施工护筒示意图一;
图5为逆作法施工护筒示意图二;
图6为逆作法施工护筒示意图三;
图7为逆作法施工护筒示意图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城市建设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城市建设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40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下敞开式调蓄池
- 下一篇:一种自发电紫外线照射消毒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