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搅拌灌浆一体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13537.1 | 申请日: | 2015-0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53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 发明(设计)人: | 张声军;王军;方群英;王治耀;曹国巍;陈炜宁;石小虎;徐毅;周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东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 |
| 主分类号: | E02D15/04 | 分类号: | E02D1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言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9 | 代理人: | 周淑娟 |
| 地址: | 43030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 灌浆 一体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搅拌灌浆一体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地源热泵施工用搅拌灌浆一体机。
背景技术
地源热泵技术因其具有绿色环保、高效节能等优势,近年来发展迅猛,其中垂直埋管式地源热泵由于其换热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成为地源热泵的主流方向。目前地源热泵回填灌浆工序经常采用手工方式从深井井口浇灌砂浆材料,不仅效率低下,而且灌浆压力低,浆料不密实;其次手工浇灌为获得极高的自流特性,需要使用高含水率的浆料,否则无法从狭窄的井道浇入,这使得回灌浆料水分被吸收或渗透流失后也会形成大量空洞,上述两个原因致使地源热泵换热效果很不理想,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目前机械化泵送回填灌浆工艺已逐步应用,但现有设备往往采用单一灌浆泵,现场施工时与搅拌机、料斗等组合连接起来作业,由于在地源热泵施工中需要频繁的移动设备位置,这就造成了在移机过程中频繁的重复拆管、移机、接管等费时费力工序,不仅操作繁琐,效率低下,不能很好满足地源热泵灌浆施工的需要,而且在拆管移机过程中大量浪费材料、污染工地。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和缺陷,有必要研究一种搅拌灌浆一体机。
实用新型内容
考虑到至少一个上述问题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搅拌灌浆一体机,其集浆料搅拌和浆料泵送灌注功能于一体,搅拌部分设计了立式双层搅拌机,通过上层搅拌、下层储料并二次搅拌的双层结构设计,其搅拌质量高、轴端结构简单,且方便与泵送设备连接;浆料泵送部分采用活塞式砂浆输送泵,该泵底部吸浆,正好与搅拌机下部出料口匹配连接,而且其输送压力大、流量稳定。该搅拌灌浆一体机功能完备、结构紧凑、可靠性高,完全能够满足地源热泵的灌浆需求。具体地,该搅拌灌浆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其前端设置有可转向拖架,后端设置有固定行走轮;
吸浆管;
输送泵,其设置在底盘上,该输送泵的下部设置有与所述吸浆管连接的吸浆口;以及
双层搅拌机,其设置在底盘上,该双层搅拌机下部设置有出料口,该出料口通过所述吸浆管与所述输送泵的吸浆口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所述双层搅拌机为立式双层搅拌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所述双层搅拌机为上层搅拌斗与下层储料斗垂直布置的双层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所述上层搅拌斗设置有卸料仓门,该上层搅拌斗的卸料口位于下层储料斗的上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所述双层搅拌机的上层搅拌斗与下层储料斗的搅拌主轴上下同轴贯通连接为一体,共用一套驱动电机及传动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所述吸浆管设置于底盘外侧,并通过管卡将输送泵的吸浆口和双层搅拌机的出料口密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所述输送泵的泵头为球阀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所述双层搅拌机上部设置有振动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实用新型集浆料搅拌和浆料泵送灌注功能于一体,降低了施工设备数量、简化了施工工艺,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
2、该实用新型设置有立式双层搅拌机,其采用旁置电机驱动,上层搅拌与下层储料共用动力,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搅拌质量高,浆料不易离析,而且与泵送设备匹配良好。
3、搅拌机与输送泵一体化连接,吸浆管外置,并且其位置方便拆卸和清洗排污,无须轴向移动输送泵或搅拌机,有利于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例的搅拌灌浆一体机的正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例的搅拌灌浆一体机的俯视图。
图中:1、底盘 2、输送泵 3、吸浆口 4、吸浆管 5、搅拌机出料口 6、下层储料斗 7、上层搅拌斗 8、立式双层搅拌机 9、可转向拖架 10、振动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优选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这里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于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形和修改,这些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东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未经武汉东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35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