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动液压胀缩式收卷筒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12660.1 | 申请日: | 2015-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8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虹;刘克福;雷玉勇;蒋代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C47/30 | 分类号: | B21C47/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3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动液压 胀缩式收 卷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材加工用的收卷筒,尤其涉及一种薄钢带轧制时用的一种手动液压胀缩式收卷筒。
背景技术
在冷轧钢带轧制过程中,为保证钢带的板型平整,需由卷取机给钢带提供一定的张力,而卷筒是卷取机的核心部件。轧制前为了能快速上卷,轧制终了时能将钢带从卷筒上快速卸卷,卷筒直径应能可靠地胀缩,而目前公知的胀缩式收卷筒有机械胀缩式收卷筒和液压胀缩式收卷筒。
机械胀缩式收卷筒多由连杆和锲块构成,由于卷筒承受的径向力大,在上卷和卸卷时胀缩机构操作困难,且螺纹副磨损严重,仅适用于带宽不超过100mm的小卷、窄带材、小张力轧制。公知的液压胀缩式收卷筒,多用于重卷、宽带材、大张力轧制场合,其结构复杂,需要配备专门的液压系统,成本高。
对于宽度为100mm至200mm的带材,在轧制时张力相对较大,采用机械胀缩式收卷筒操作困难,但若采用公知的液压胀缩式收卷筒,又必须配备专门的液压系统,收卷筒结构复杂,液压系统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简单实用 、成本低、上卷、卸卷方便的手动液压胀缩式收卷筒,以满足宽度为100mm~200mm左右的带材轧制需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手动液压胀缩式收卷筒包括装在传动轴(1)上的四方形楔块(2),与四方形楔块(2)斜面配合并通过键(4)连接的四个扇形楔块(3),安装在四方形楔块(2)上的可滑动的滑座(7)。
所述滑座(7)通过连接块(6)和连接销(54)与扇形楔块(3)相连,滑座(7)上设有装油的油室(9)、液压缸的有杆腔(10)、液压缸的无杆腔(14)、换向阀(17)和盖板(12),液压缸中装有活塞(11)和活塞杆(18),活塞杆(18)通过螺纹和传动轴(1)相连接。
所述换向阀(17)由手柄(15)带动旋转进行液压油路换向,手柄(15)的末端设有锁紧螺母(13)。
所述油室(9)通过单向阀(40)、通油孔(42)、柱塞腔(43)、单向阀(44)、通油孔(45)、换向阀(17)上的通油孔(20)、通油孔(46)与液压缸的有杆腔(10)相连。
所述柱塞腔(43)中有柱塞(50),柱塞(50)通过杠杆(53)带动实现往复运动给液压缸有杆腔(10)供油。液压缸无杆腔(14)经通油孔(52)、换向阀(17)上的通油孔(39)、通油孔(51)、通油孔(49)、通油孔(48)与油室(9)相连。
所述换向阀(17)上设有五个通油的轴向孔(22、24、28、29、36)和沿圆周方向布置的三个局部环形槽(26、31、34),环形槽和轴向孔通过各自径向孔分别连通。
所述油室(9)上方设有通气螺塞(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手动液压泵、油室、单向阀、换向阀、液压缸和管路等液压系统各元件集成到了收卷筒上,使整个液压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且能够提供较大的胀紧力,可满足大张力轧制的需要,上卷和卸卷时操作方便,克服了机械胀缩式收卷筒操作困难、螺纹副磨损严重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图1的H-H剖视图。
图5是图1的C向视图。
图6是图1的D向视图。
图7是图6的E-E局部剖视图。
图8是换向阀阀芯结构图。
图9是图8的I-I剖视图。
图10是图8的J-J剖视图。
图11是图8的K-K剖视图。
图12是图8的L-L剖视图。
图13是图8的M-M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华大学,未经西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26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