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流体发电的自供电油气管线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09686.0 | 申请日: | 2015-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05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淑云;沈亚林;程光明;费翔;阚君武;文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F17D5/06 | 分类号: | F17D5/06;H02N2/18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210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流体 发电 供电 油气 管线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气管道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流体发电的自供电油气管线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油气管道在其长期服役的过程中,由于自然腐蚀、自然界不可抗力、尤其是人为偷盗等造成的泄漏事件时有发生,频繁的管道泄漏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其周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以往,常采用定期人工巡检的方法加以维护,但因油气管道铺设距离长、且常处于人迹罕至或交通不便之处,定期巡检难以及时发现泄漏并加以维护。因此,人们提出了多种类型用于管道泄漏监测或防盗系统,如中国专利200810223454.X、200710064122.7、200610069554.2、200610109495.7、200610015202.9、200510043346.0、01120311.0,等等。虽然所提出的某些管道泄漏或防盗监测报警方法在技术层面已较成熟,但目前我国长输管道防盗监测系统的应用还处于初步阶段、尚未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监测系统的供电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采用铺设电缆的方法成本高、且易被不法分子切断而影响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而采用电池供电时使用时间有限、需经常更换,一旦电池电量不足且未及时更换时也无法完成监测信息的远程传输。因此,为使油气管道泄漏及防盗系统得以实际应用,必须首先解决其供电问题。为满足油气管道监测系统的供电需求,近年来人们已经提出了多种形式的压电发电装置为监测系统供电,如中国专利201210320120.0及201210320105.6等,但上述发电装置均利用压电振子的弯曲变形发电,发电能力较弱、且易因变形量过大而损坏。
发明内容
针对输油气管线监测与防盗报警系统的供电难题以及现有振动式压电发电装置应用上的局限性,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流体发电的自供电油气管线监测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实施方案是:圆形管道上设有圆台,圆台的內筒壁将圆台分隔成阶梯孔和阶梯环槽两部分;阶梯孔内镶嵌有两个轴承,所述轴承安装在主轴上、且分别置于主轴的轴肩两侧,主轴上置于管道内的一端安装有叶轮、另一端装有带内花键的磁环,磁环置于轴套的中心孔内,轴套的法兰经螺钉固定在內筒壁端部,轴套的法兰与內筒壁的端面间设有密封圈,轴套内孔直径小于轴承外圈直径、大于轴承内圈直径;圆台的底板上嵌有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圆台的外筒壁内侧台阶上经螺钉安装有电路板,电路板置于阶梯环槽内,电路板上安装有信号发射模块,压力传感器及流量传感器通过不同的导线组与电路板连接;圆台外筒壁的端部焊接有圆筒,圆筒的端部经螺钉安装有端盖,圆筒的内壁上均布地设有轴向燕尾槽;两个在其圆弧凸起处粘接有压电片的金属片经铆钉铆接构成压电振子,压电振子经导线组与电路板连接,压电振子通过与其两端所铆接的楔块和磁块构成换能器;换能器上的磁块置于轴套的径向导向槽中,换能器上的楔块置于圆筒的燕尾槽中并经端盖压在外筒壁端部;同一换能器上楔块的轴向宽度大于磁块的轴向宽度,各换能器上磁块的磁极配置方向相同、且与安装在主轴上的磁环的异性磁极靠近安装,主轴转动时磁块始终承受来自于磁环的吸引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096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深紫外LED物证探测光源装置
- 下一篇:一种压缩空气系统稳压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