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Z型墙肢用焊接箍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01466.3 | 申请日: | 2015-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70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智能;魏奇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4 | 分类号: | E04B2/8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 |
地址: | 40008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型墙肢用 焊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Z型墙肢用焊接箍筋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物的墙体,作为建筑物承重的主体构件,具有很高的要求;在建筑物施工中,尤其是剪力墙、横梁的施工中,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征,需要配置多种结构的箍筋,如L型、T型、Z型或十字型箍筋等,然后在连接成型的箍筋上浇筑混凝土成型,其中箍筋的连接强度对墙体、横梁的刚度和强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结构的Z型边缘构件的箍筋结构,它是由Z型框架的外层箍筋和设置在该外层钢筋内的拉筋构成,所述外层箍筋一般由两个带弯钩的矩形箍筋组成,所述拉筋一般为S型结构,在拉筋两端分别设有弯钩,拉筋通过其两端的弯钩挂接在剪力墙纵筋上对纵筋和混凝土起到约束的作用。但是,这种箍筋和拉筋在制作时,弯钩及箍筋重复段需要消耗大量的钢筋材料,这导致生产成本较高;而且S型的拉筋在安装操作时也较为复杂,导致钢筋的施工工作量较大导致钢筋的施工工作量较大,这对施工工期和人工成本也有较大影响。该种结构的箍筋,逐渐被淘汰,很少使用了。而且,在施工现场,整体式Z型箍筋套设在竖向钢筋上很不方便,施工较慢,影响了施工进度;特别在竖向钢筋有弯曲或扭曲而产生较大位置偏移时,将整体式Z型箍筋套设在竖向钢筋上更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大幅度降低了施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保证箍筋结构强度的前提下,节省钢材、减少施工工作量的建筑Z型墙肢用焊接箍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建筑Z型墙肢用焊接箍筋结构,其特征在于,由第一矩形箍、第二矩形箍和第三矩形箍连接构成Z字型,其中第一矩形箍和第三矩形箍横向设置,第一矩形箍在上、第三矩形箍在下,第二矩形箍竖向设置;第一矩形箍和第二矩形箍之间的一个直角相重合,第一矩形箍上该直角的两个边的轴线,与第二矩形箍上端该直角的两个边的轴线分别相重合;第三矩形箍和竖向的第二矩形箍之间的一个直角相重合,第三矩形箍上该直角的两个边的轴线,与第二矩形箍下端该直角的两个边的轴线分别相重合;
第一矩形箍、第二矩形箍和第三矩形箍,都是将一根整体式的钢筋条弯折加工后,将钢筋条的两端头对接并通过电阻对焊连接而成,其两端头的焊接连接点,分别形成第一电阻焊点、第二电阻焊点和第三电阻焊点,第一电阻焊点和第三电阻焊点所在的矩形边,都是与第二矩形箍相重合的边;第二电阻焊点所在的矩形边,与第一矩形箍或第三矩形箍的矩形边重合;
在第一矩形箍内,和/或第二矩形箍内,和/或第三矩形箍内,设有若干根横向或竖向的箍筋肢条,箍筋肢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同一个矩形箍的两对边上,并垂直。
进一步的特征是,第一电阻焊点、第二电阻焊点和第三电阻焊点位于各自所在矩形边的中点。
第一矩形箍与第二矩形箍之间,以及第二矩形箍和第三矩形箍之间,采用焊接或扎丝捆扎的方式连接 。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节省了钢材:在箍筋结构中,省掉了传统箍筋的弯钩和重复段的长度,最高可以节省25%的钢材消耗量。
2、减少了工人施工的工作量:采用焊接的方式有利于简化工序,加快施工进度,而且相对于传统的安装工序工作量有明显降低。
3、结构稳固,对箍筋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也有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Z型箍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Z型箍筋结构的展开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014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调节玻璃面夹角角度的连接装置
- 下一篇:装配式建筑女儿墙预制压顶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