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干孔中自动测试围岩松动圈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28663.5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70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周辉;胡明明;张传庆;渠成堃;卢景景;高阳;魏天宇;刘小岩;刘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9/265 | 分类号: | G01N29/265;G01N29/2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7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孔中 自动 测试 围岩 松动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在干孔中自动测试围岩松动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部的注水胶囊(4)、底部的探孔机器人(8)和机器人行走驱动装置(14);
所述的注水胶囊(4)包括若干个储水囊,相邻的储水囊之间以通水管路(4.4)贯通连接;一端的储水囊上设置有注水管(1)和尾部排气管(2);另一端的储水囊上设置有端头排气管(3);所述的注水胶囊(4)的各个储水囊均为等径的中空的圆环形,中空的连通水管路(4.4)沿轴向设置在各个储水囊的圆环内侧;
在至少一个储水囊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声波发射探头;在另一个储水囊中设置至少一个声波接收探头;
所述的声波发射探头、声波接收探头均通过连接导线(10)连接松动圈测试仪(11);
所述的探孔机器人(8)和机器人驱动装置(14)均连接机器人控制装置(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干孔中自动测试围岩松动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水胶囊(4)上的储水囊分别为至少一个顶部储水囊(4.1)、至少一个中部储水囊(4.2)和至少一个底部储水囊(4.3),中部储水囊(4.2)和顶部储水囊(4.1)以及底部储水囊(4.3)之间分别设置有连通水管路(4.4);顶部储水囊(4.1)和注水吸水装置(13)贯通连接;顶部储水囊(4.1)通过注水管(1)和注水吸水装置(13)连接,顶部储水囊(4.1)上设置尾部排气管(2),底部储水囊(4.3)上设置端头排气管(3);
在顶部储水囊(4.1)中设置有至少一个顶部声波发射探头(5)、中部储水囊(4.2)中设置有一个中部声波接收探头(6),底部储水囊(4.3)中设置有一个底部声波接收探头(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干孔中自动测试围岩松动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水胶囊(4)的各个储水囊采用同样的弹性材质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干孔中自动测试围岩松动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储水囊(4.1)上设置的尾部排气管(2)的顶端相比顶部声波发射探头(5)更靠近顶部;端头排气管(3)的顶端相比底部声波接收探头(7)更靠近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干孔中自动测试围岩松动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部排气管(2)和端头排气管(3)的材质均采用外径6mm~10mm的钢制压力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干孔中自动测试围岩松动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水管(1)的采用10mm~20mm的钢制承压管。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干孔中自动测试围岩松动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声波发射探头(5)和中部声波接收探头(6)之间的间距为200mm~300mm,中部声波接收探头(6)和底部声波接收探头(7)之间的间距为200mm~3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866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