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自然通风冷却塔的直接空冷发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28489.4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4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邓涛;马宝社;王金龙;邓宏杰;赵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凯迪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K11/02 | 分类号: | F01K11/02;F01D25/12;F28C1/00;F28B1/0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王淳景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自然通风 冷却塔 直接 发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采用自然通风冷却塔的直接空冷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火力发电厂的建设必须具备燃料和水两大条件。在我国的西北、华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但水资源贫乏,水源成为该地区火力发电厂发展的“瓶颈”问题。空冷技术的冷却介质为空气,同容量的空冷机组与湿冷机组相比,其最大优势是能大幅度节水,所以空冷技术发电系统在缺水地区有很大的优势。
空冷发电又分为直接空冷发电和间接空冷发电。直接空冷系统具有系统简单,换热效果好等优点,但一般的直接空冷系统采用风机强制通风冷却,不仅风机噪声大,风机消耗厂用电,而且机力通风直接空冷系统的布置受夏季主导风向制约,且对大风及热风回流比较敏感,影响汽轮发电机的稳定、安全运行。
而且,目前自然通风冷却塔外百叶窗的百叶均竖直布置,当关闭某一片百叶窗时,一部分换热管的通风空间被完全关闭,导致这部分换热组件就需要被隔离而停止运行,影响换热组件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自然通风冷却塔的直接空冷发电系统,它通过设置自然通风冷却塔来降低直接空冷发电系统的电耗,尽量减少自然风对空冷系统及发电机组运行的影响,对提高电厂运行经济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增大换热系数而减小换热面积;另外,本发明还可以灵活调节进风量而不影响换热管束的工作。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采用自然通风冷却塔的直接空冷发电系统,该系统包括锅炉、汽轮发电机组、空冷凝汽器、凝结水箱、凝结水泵、低压加热器、除氧器、给水泵、高压加热器、以及相关连接管路,该系统还包括自然通风冷却塔,所述自然通风冷却塔的底部沿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进风口,所述自然通风冷却塔的顶部设有出风口;所述空冷凝汽器的进口通过排汽管道与汽轮发电机组连接,所述空冷凝汽器的出口与凝结水箱连接,所述空冷凝汽器包括由多个换热管构成的换热管束,所述换热管束设置在所述进风口的内侧或外侧,所述换热管的内表面开设有螺纹或槽,所述换热管的外侧设置有翅片;所述自然通风冷却塔位于进风口的外周设置有多组百叶窗,所述每组百叶窗包括多个水平设置的百叶。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自然通风冷却塔的高径比为1.5~3。
按上述技术方案,当换热管束设置在所述进风口的内侧时,所述换热管束平行于自然通风冷却塔的母线环形设置。
按上述技术方案,当换热管束设置在所述进风口的内侧时,所述换热管束平行于自然通风冷却塔的径向水平设置。
按上述技术方案,当换热管束设置在所述进风口的内侧时,所述换热管束倾斜于自然通风冷却塔的径向设置。
按上述技术方案,当换热管束设置在所述进风口的外侧时,所述换热管束平行于自然通风冷却塔的母线环形设置。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换热管的内表面沿轴向开设有槽。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给水泵为电动给水泵。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系统采用自然通风冷却塔,通过塔内的自然风直接冷却汽轮机排汽,由于不需要设置冷却风扇,减少了风扇电耗,进而降低了厂用电耗,提高了发电机组的经济性,同时也减少了由风扇运行产生的噪音;同时,采用自然通风冷却塔,还可以降低直接空冷系统布置受夏季主导风向的制约,也减少了大风、热风回流等对汽轮发电机组运行的影响,提高了电厂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外,空冷凝汽器中的换热管内表面开设有螺纹或槽,可以减轻蒸汽的膜状凝结,增大换热系数而减小换热面积,也可以进一步减少冷却塔占地面积,换热管外表面设置翅片,可以扩大换热表面,增大换热系数;而且,百叶窗不按常规的竖直布置,而是将百叶水平布置,当关闭部分百叶时,不会遮蔽任一换热组件的全部通风空间,通过关闭布置在不同高度的几组水平百叶,逐步减少流过换热管束表面的冷却风量,可以使机组在低负荷或严寒天气防止凝汽器冻结,调节更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百叶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锅炉;2-汽轮发电机组;3-自然通风冷却塔;4-空冷凝汽器;401-换热管、402-槽、5-凝结水箱;6-凝结水泵;7-低压加热器;8-除氧器;9-给水泵;10-高压加热器;11-排汽管道、12-百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凯迪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凯迪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84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