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圆点的凹面导光板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14790.X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2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袁志华;谭炳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德联邦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圆点 凹面 导光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几何光学的分散传播领域,尤其是涉及导光板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技术中的导光板是使用在各种显示器之中,如LED平板灯、平板显示和电视机的背光源模块,导光板一般采用塑料板或片,入光点设置在导光板的一侧或四周,通过凹凸点对光源进行折射和散射,使光源变得柔和均匀,传统是在平整的基材上通过激光打点或油墨丝印的方式制作,加工不同尺寸的产品需要根据不同的图纸设计,对生产的要求严格、工序繁多,加工成本高、生产周期长、容易批量式出现导光分散不均匀,损失亮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圆点的凹面导光板,不但工序少,合格率高,生产周期短,而且无需针对特定尺寸,易于实施,分散传播均匀,看不到出光点,使光线更柔和,对任意角度的视觉光亮度相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导光板由A导光面和B导光面两种不同导光面组成,A面和B面分别设有多个小球凹点1和多个大球凹点2,每个小球凹点1和大球凹点2均呈半球状,每个小球凹点1和大球凹点2均为外离圆,每个小球凹点1的直径为0.05~5mm,每个小球凹点1之间的间距为0.05~2mm,每个小球凹点1的深度为0.05~0.9mm,每个大球凹点2的直径0.06~5mm,每个大球凹点2的深度为0.05~0.9mm,每个大球凹点2之间的间距为0.04~2mm,所述导光板的厚度为0.5~6mm。
在几何光学之中,光学的发散传播主要取决于传播介质的形状、大小、距离,光是沿着传播介质的形状向前后左右上下各个方向传播的,根据衍射理论本发明的采用双圆点的凹面,结合上述大小参数,并且该结构可以采用挤压成型的方法生产,无需后期的激光打点或油墨丝印的方式制作,所以可以根据产品的需求任意分切,不但工序少,合格率高,生产周期短,而且无需针对特定尺寸,易于实施,分散传播均匀,看不到出光点,使光线更柔和,对任意角度的视觉光亮度相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A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B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剖面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最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所述导光板由A导光面和B导光面两种不同导光面组成,A面和B面分别设有多个小球凹点1和多个大球凹点2,每个小球凹点1和大球凹点2均呈半球状,每个小球凹点1和大球凹点2均为外离圆,每个小球凹点1的直径为0.05~5mm,每个小球凹点1之间的间距为0.05~2mm,每个小球凹点1的深度为0.05~0.9mm,每个大球凹点2的直径0.06~5mm,每个大球凹点2的深度为0.05~0.9mm,每个大球凹点2之间的间距为0.04~2mm,所述导光板的厚度为0.5~6mm。
在几何光学之中,光学的发散传播主要取决于传播介质的形状、大小、距离,光是沿着传播介质的形状向前后左右上下各个方向传播的,根据衍射理论本发明的采用双圆点的凹面,结合上述大小参数,并且该结构可以采用挤压成型的方法生产,无需后期的激光打点或油墨丝印的方式制作,所以可以根据产品的需求任意分切,不但工序少,合格率高,生产周期短,而且无需针对特定尺寸,易于实施,分散传播均匀,看不到出光点,使光线更柔和,对任意角度的视觉光亮度相同。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德联邦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德联邦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147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斜井跑车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摇枕侧架专用磁粉探伤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