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软化处理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996548.0 | 申请日: | 2015-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1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 发明(设计)人: | 卓瑞锋;陈泽枝;陈新芳;林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园环保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鼓***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化 处理 垃圾 渗滤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软化处理的垃圾 渗滤液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产生于垃圾焚烧前的垃圾储坑,主要来源于垃圾 自身含水和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厌氧发酵产生的水分,其具有色度高、含高浓 度有机污染物、氨氮和钙镁等无机盐离子等。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厨余垃 圾多,导致其含水率高、热值较低,为提高垃圾燃烧的稳定性,多采用延长 垃圾在储坑内贮存的时间,使垃圾中水分充分沥出,达到提高热值的目的, 因此,垃圾焚烧厂的垃圾渗滤液呈偏酸性,其钙镁等无机盐离子含量高,其 浓度与垃圾组分及垃圾在储坑中贮存的时间有关。
目前,膜生物反应器(MBR)+膜深度处理是普遍采用的垃圾渗滤液处 理工艺,即经厌氧后的垃圾渗滤液进入膜生物反应器中进行膜生化处理,之 后经膜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直接进行膜深度处理,最后排出;由于其中 膜深度处理为纳滤或反渗透及其组合膜的工艺,而经膜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 滤液中仍然含有钙镁等无机盐离子,从而易形成碳酸盐沉淀,使得在膜深度 处理运行过程中容易在膜表面产生膜污染,造成设备及膜的损耗严重,导致 出水水质及膜深度处理的回收率降低。
有鉴于此,研究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膜深度处理所存在缺陷的垃圾渗滤 液处理工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迫切期望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软化处理的垃圾渗滤液处理 工艺,能够很好将膜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的硬度、COD及色度进行去除, 使得进入后续膜深度处理的水质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膜污染的产生,且提高 了膜回收率,膜清洗频率也得以明显降低,从而延长了膜使用寿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具软化处理的垃 圾渗滤液处理工艺,依次包括厌氧、膜生化处理、软化处理、及膜深度处理; 所述软化处理所采用的装置包括一软化药剂投加系统、一机械搅拌澄清池、 一脱水机和一超滤系统,软化药剂投加系统与机械搅拌澄清池的第一反应室 连接,脱水机与机械搅拌澄清池的排泥口、机械搅拌澄清池的第二反应室分 别连接,超滤系统与机械搅拌澄清池的出水口、机械搅拌澄清池的第二反应 室分别连接,且所述机械搅拌澄清池的澄清区内设有一起过滤作用的活性泥 渣层;该软化处理的具体操作如下:
经膜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和软化药剂投加系统投加的软化剂一起进 入机械搅拌澄清池的第一反应室反应,并向机械搅拌澄清池的第二反应室投 加絮凝剂;接着经机械搅拌澄清池的第一反应室反应后的溶液进入机械搅拌 澄清池的第二反应室并与投加的絮凝剂发生絮凝反应,絮凝反应后的溶液通 过机械澄清池的导流室进行固液分离;固液分离的污泥经由机械搅拌澄清池 的排泥口进入脱水机进行脱水,脱水后的污泥填埋,产生的脱水清液回流至 机械搅拌澄清池的第二反应室重新参与絮凝反应;固液分离的水则进入机械 搅拌澄清池的澄清区并经活性泥渣层过滤,之后经活性泥渣层过滤后得到的 清液通过机械搅拌澄清池的出水口进入超滤系统进行过滤,然后进入后续的 膜深度处理,而超滤系统截留下来的超滤浓液回流至机械搅拌澄清池的第二 反应室重新参与絮凝反应。
进一步地,所述超滤系统为内置式超滤膜系统或外置式超滤膜系统,内 置式超滤膜系统的设计膜通量为12~17L/m2·h,外置式超滤膜系统的设计 膜通量为60~90L/m2·h。
进一步地,所述软化剂为消石灰和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至少一种;且 当软化剂为消石灰和碳酸钠时,二者的投加顺序为先消石灰后碳酸钠,消石 灰的投加量为2‰~5‰,碳酸钠的投加量为0.5‰;当软化剂为消石灰和氢 氧化钠时,二者的投加顺序为先消石灰后氢氧化钠,消石灰的投加量为2‰~ 5‰,氢氧化钠的投加量0.5‰-1‰;当软化剂为消石灰、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时,三者的投加顺序为先消石灰后氢氧化钠再碳酸钠,消石灰的投加量为2 ‰~5‰,氢氧化钠的投加量0.5‰-1‰,碳酸钠的投加量为0.5‰;且软化药 剂投加系统中的消石灰投加管路设置有清洗口。
进一步地,所述絮凝剂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阴离子聚丙烯酰胺、非离 子型聚丙烯酰胺中的任一种,且絮凝剂的投加量为8~15pp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园环保有限公司,未经嘉园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965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