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车牵引齿圈用的压淬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82632.7 | 申请日: | 2015-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0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龙;高辉辉;黄星;吴刚;庄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73 | 分类号: | C21D1/673;C21D9/3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21301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车 牵引 齿圈用 模具 | ||
1.一种机车牵引齿圈用的压淬模具,设置在压淬机床的工作台(16)上,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
上模包括腹板压模(3)和端面压模(4),端面压模(4)绕腹板压模(3)外周设置;下模包括涨芯、腹板支撑台(8)及端面支撑台(1),腹板支撑台(8)绕涨芯外周设置,端面支撑台(1)绕腹板支撑台(8)外周设置;腹板支撑台(8)与腹板压模(3)用于夹持机车牵引齿圈腹板,端面支撑台(1)和端面压模(4)用于夹持机车牵引齿圈端面;
所述涨芯包括立柱(11)、圆锥台(10)、扩张器(9)和扩张器支撑台(6),立柱(11)和扩张器支撑台(6)固定在机床工作台(16)上,圆锥台(10)套设在立柱(11)上并能够沿立柱上下移动,扩张器(9)绕圆锥台(10)外周设置,其底部与扩张器支撑台(6)接触并能够在扩张器支撑台(6)上径向移动,扩张器(9)的内斜面与所述圆锥台(10)的外锥面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牵引齿圈用的压淬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器由以圆心等分的多个相同的模块(18)组成,扩张器支撑台(6)上设置有供所述模块滑动的导轨;
扩张器支撑台(6)与模块(18)之间还设置有回位弹簧(7),所述回位弹簧一端与模块的外侧面接触,另一端与扩张器支撑台(6)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车牵引齿圈用的压淬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18)上与圆锥台(10)相对的内侧面为倾斜面,与腹板支撑台(8)相对的外侧面具有凹槽(19),所述回位弹簧(7)的一端抵在所述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车牵引齿圈用的压淬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18)的底部呈倒T形,所述扩张器支撑台(6)上的导轨为倒T形滑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牵引齿圈用的压淬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1)上套设有两段压缩弹簧(12),两段压缩弹簧之间设置有垫圈(17),其中一段压缩弹簧的一端抵在立柱(11)下部的凸台上,另一端与垫圈(17)下端面接触;另一段压缩弹簧的一端与圆锥台(10)上部相抵,另一端与垫圈(17)上端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牵引齿圈用的压淬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压模(3)通过螺栓与压淬机床的上压板Ⅰ(13)连接,所述端面压模(4)通过螺栓与压淬机床的上压板Ⅱ(1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机车牵引齿圈用的压淬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压模(3)与机车牵引齿圈相接触的端部设置有多个流油槽,所述流油槽由腹板压模(3)与机车牵引齿圈相接触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且均匀分布在所述腹板压模(3)上;
所述端面压模(4)与机车牵引齿圈相接触的端部设置有多个流油槽,所述流油槽由端面压模(4)与机车牵引齿圈相接触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端面压模(4)上;
所述腹板支撑台(8)与机车牵引齿圈相接触的端部设置有多个流油槽,所述流油槽由腹板支撑台(8)与机车牵引齿圈相接触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且均匀分布在所述腹板支撑台(8)上;
所述端面支撑台(1)与机车牵引齿圈相接触的端部设置有多个流油槽,所述流油槽由端面支撑台(1)与机车牵引齿圈相接触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端面支撑台(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车牵引齿圈用的压淬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压模(3)、端面压模(4)、腹板支撑台(8)和端面支撑台(1)上的流油槽的数量均为16~48个。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机车牵引齿圈用的压淬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器(9)在扩张器支撑台(6)上径向移动的最大限位在机车牵引齿圈的内孔孔壁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车牵引齿圈用的压淬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台(10)的外锥面与扩张器(9)的内斜面均是精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车牵引齿圈用的压淬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还包括底盘(5),所述底盘(5)通过螺栓固定在压淬机床的工作台(16)上,所述扩张器支撑台(6)固定在底盘(5)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8263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