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悬臂式支柱绝缘子自动涂装RTV浸涂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77972.0 | 申请日: | 2015-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23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周宁;张先银;陶云峰;陈群跃;方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拓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3/09 | 分类号: | B05C3/09;B05C11/10;B05C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唐曙晖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臂 支柱 绝缘子 自动 rtv 浸涂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臂式支柱绝缘子自动涂装RTV浸涂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可上下转角的悬臂架,所述悬臂架上通过工件定位夹紧机构对绝缘子两端进行定位,悬臂架一端安装调速旋转电机以带动绝缘子转动;所述悬臂架下方安装可升降和平移的浸槽机构,所述机架上还设置驱动悬臂架进行转角运动的转角驱动装置。本发明有益效果:浸涂产品表面光滑度高,无气泡、无滴挂、无堆积现象,厚度均匀,浸涂出的产品一致性好;浸涂过程中,使用配套的低VOC排放量的专用RTV涂料与配套工艺方法,可减少浸涂次数,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高,操作容易,可自动完成涂装不同规格支柱绝缘子,可节省大量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料浸涂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悬臂式支柱绝缘子自动涂装RTV涂料浸涂机,适合于各规格支柱绝缘子的浸涂。
背景技术
支柱绝缘子广泛应用于变电站中,是一种常用的户外绝缘子,它的应用场所决定了其需要有良好的防污性能。为了避免污闪事故的发生,一般采用调整爬距、水冲洗、半导体釉层绝缘子及喷涂憎水性涂料等多种措施。在变电站的防污闪中,调爬方式受到限制,而更换设备或外绝缘部件又耗时耗资。水冲洗方式虽然有效,但维护起来非常费劲。因此,为了提高支柱绝缘子在污湿条件下的电气性能,目前一般都采用在其表面喷涂RTV防污闪涂料的方式,利用RTV防污闪涂料的憎水特性、憎水迁移性、憎水恢复性等来保证绝缘子的污闪电压不降低。目前在支柱绝缘子上涂装RTV防污闪涂料的常用方法有人工刷涂、人工喷涂和自动空气喷涂三种方式,但这三种方式分别有不足之处。
人工涂刷方式:在过去,只求能用、耐用,对质量、外观没有要求,并且市场需求相对较小,因此,这种方式比较受欢迎。但是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对涂覆RTV防污闪涂料的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绝缘子的生产厂家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人工涂刷绝缘子的劣势就凸显出来,比如,涂层均匀度差,外观质量差,涂层里面有少量气泡,生产效率低,人力成本越来越高。
人工喷涂方式:涂层比较均匀,但是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不高,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容易出现次品。并且喷涂次数高,人工劳动强度大,VOC排放高,涂装效率仍然较低,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自动空气喷涂方式:这种方式同样存在着不足之处。一、由于支柱绝缘子结构特殊,外形复杂,尤其是对于支柱绝缘子,伞环多,并且伞环之间沟缝深,喷涂过程中容易出现死角;二、喷涂不均匀,厚度不易把握,容易产生涂料滴挂、结皮、堆积和产生气泡等质量缺陷;三、在喷涂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涂层厚度,需要反复进行喷涂,不能一次性完成喷涂,效率低下;四、喷涂过程中,涂料中的挥发性溶剂排放较高,超过50%,对环境的污染大,对人的健康威胁也大。
综上所述,现有的三种施工方法都无法满足高效、自动化涂覆、高质量水平和质量的可控性、低环保、高安全性。因此,有必要新开发一种新的设备或工艺来完成绝缘子的涂装,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并且要满足环保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悬臂式支柱绝缘子自动涂装RTV浸涂机,与专用浸涂涂料、及其配套涂装的工艺技术相配合以提高支柱绝缘子涂层质量,减少VOC排放对环境污染,减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悬臂式支柱绝缘子自动涂装RTV浸涂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可上下转角的悬臂架,所述悬臂架上通过工件定位夹紧机构对绝缘子两端进行定位,悬臂架一端安装调速旋转电机以带动绝缘子转动;所述悬臂架下方安装可升降和平移的浸槽机构,所述机架上还设置驱动悬臂架进行转角运动的转角驱动装置。
作为优选,还包括PLC控制箱,所述调速旋转电机、转角驱动装置分别通过数据线与PLC控制箱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悬臂架左端还安装了数码分角器,所述PLC控制箱通过数据线与数码分角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拓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拓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79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