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生物实验课的防治苹果炭疽病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73239.1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0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邵泉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泉成 |
主分类号: | A01N65/12 | 分类号: | A01N65/12;A01P3/00;A01G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000 山东省临***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生物 实验 防治 苹果 炭疽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中学生物实验课的防治苹果炭疽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根据所学生物知识,按照高中生物实践课的要求,对果园内的苹果树所发生的炭疽病进行观察研究,试图揭示其发病原因,并利用我国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开展生物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证明,生物防治不但效果显著,而且无农药残留,环保安全。苹果炭疽病又称苦腐病、晚腐病,是苹果上重要的果实病害之一,我国大部分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在夏季高温、多雨、潮湿的地区发病尤为严重。主要危害果实,也可危害枝条和果台等。初期果面上出现淡褐色小圆斑,迅速扩大,呈褐色或深褐色,表面下陷,果肉腐烂呈漏斗形,可烂至果心,具苦味,与好果肉界限明显。当病斑扩大至直径1~2厘米时,表面形成小粒点,后变黑色,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成同心轮纹状排列。如遇降雨或天气潮湿则溢出绯红色黏液(分生孢子团)。病果上病斑数目不等,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甚至有上百个,但多数不扩展而成为小干斑。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可使全果腐烂、脱落。有的病果失水成黑色僵果挂在树上,经冬不落。在温暖条件下,病菌可在衰弱或有伤的1~2年生枝上形成溃疡斑,多为不规则形,逐渐扩大,到后期病表皮龟裂,致使木质部外露,病斑表面也产生黑色小粒点。病部以上枝条干枯。果台受害自上而下蔓延呈深褐色,致果台抽不出副梢干枯死亡。目前,我国在苹果炭疽病的防治中,化学防治仍占主导地位,对苹果果实和栽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推行无残毒、无污染、无公害的防治新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效果显著、无农药残留、无环境污染的生物防治苹果炭疽病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生物防治苹果炭疽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发芽前清理残枝、枯叶烧毁。
(2)果园内不种高秆农作物,园外不植刺槐。
(3)及时夏剪,使树冠大枝成层,通风透光。
(4)及时摘除有病斑的果实,深埋。
(5)药剂防治:采用中草药制成的生物农药防治,所述生物农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草药制成:一枝蒿14-20份、八角茴香40-50份、土木香30-40份、土荆皮50-60份、山茱萸28-34份、马齿苋24-32份、冬青叶22-28份。
优选的:一枝蒿18份、八角茴香45份、土木香35份、土荆皮55份、山茱萸31份、马齿苋28份、冬青叶25份。
制备方法:称取一枝蒿、八角茴香、土木香、土荆皮、山茱萸、马齿苋、冬青叶粉碎,置密闭容器中,加乙醇适量,覆盖浸渍,搅拌,放置5天后,倾出上清液;药渣中再加入50%~75%乙醇适量,依上法浸渍5天,倾出、合并两液,搅匀即得农药酊剂。
药理作用:一枝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弗氏痢疾杆菌和部分真菌有高度的抑菌作用;八角茴香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有抑杀作用;对真菌的抑制作用大于1%的苯甲酸及水杨酸。土木香对结核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及真菌有抑制作用;土荆皮对铁锈色小芽胞菌、红色癣菌、玫瑰色癣菌、紫色癣菌、叠瓦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癣菌、白色念珠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山茱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对堇色毛癣菌等有抑制作用;马齿苋对痢疾杆菌有杀菌作用,对宋内氏痢疾杆菌、斯氏及费氏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对某些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冬青叶对绿脓、大肠、伤寒、痢疾、产碱杆菌及枯草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田间试验资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泉成,未经邵泉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32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