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定标转发机群时延的校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67230.X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14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郭晓冉;华翔;陈斌;雷正伟;谢恒贵;张军;刘福;徐海燕;陈光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32181部队;上海精密计量测试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B17/364 | 分类号: | H04B17/3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标 转发 机群 校准 方法 | ||
一种定标转发机群时延的校准方法,第一步:定标系统的初始延时。利用任意波形发生器产生两路同频率同相位的脉冲信号,其中一路脉冲信号作为调制信号对微波信号发生器进行脉冲调制,产生脉冲调制信号,通过微波检波器检波后输出视频脉冲信号,然后输入到数字示波器;另一路脉冲信号作为触发信号,也输入到数字示波器;用数字示波器测量视频脉冲信号延时脉冲信号的延时时间,此延时时间即为定标系统的初始延时时间。第二步:定标经转发机后的系统延时。第三步:将定标经转发机后的系统延时减去定标系统的初始延时,即为转发机本身引入的延时时间,采用上述方法,在信号转发机工作频率带宽内,进行不同载频频率时的转发机延时时间校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国防军工无线电电子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标转发机群时延的校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和工程应用的发展,无线电信号要求传输距离越来越远,发送端与接收端无法通过直接互联来实现,必须通过信号转发来实现其远距离的信号传输,即利用信号转发机实现对无线电信号的转发。信号转发机的应用领域有地面站与地面站之间、卫星与卫星之间、地面站与卫星之间等。但是,在信号转发机实现无线电信号转发的同时,会导致信号的延迟,这种延时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随着频率的变化产生不规则的延时效应,因此,信号转发机的延时可以认为是一个群延时,对于不同频率有着不同的延时响应。
从信号转发机的原理来说,信号转发机接收到信号后,通过信号放大、混频、滤波、放大等一系列电路,最后再将信号发送出去。在信号转发的过程中,除了关心信号转发机幅频特性之外,最关心的一个技术指标就是信号转发机的群延时,群延时将直接关系到信号接收的时序和接收性能,因此如何解决定标转发机群时延的校准问题成为一个技术难点。
发明内容
针对信号转发机的群延时校准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组利用数字示波器的块沿测量能力和信号触发能力,通过定标校准系统的初始延时,来实现信号转发机的转发群延时的校准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定标转发机群时延的校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定标系统的初始延时;利用任意波形发生器产生两路同频率同相位的脉冲信号,其中一路脉冲信号作为调制信号对微波信号发生器进行脉冲调制,产生脉冲调制信号,通过微波检波器检波后输出视频脉冲信号,然后输入到数字示波器;另一路脉冲信号作为触发信号,也输入到数字示波器;用数字示波器测量视频脉冲信号延时脉冲信号的延时时间,此延时时间即为定标系统的初始延时时间;第二步:定标经转发机后的系统延时;第三步:将定标经转发机后的系统延时减去定标系统的初始延时,即为转发机本身引入的延时时间。
进一步,所述第二步具体为:利用任意波形发生器产生两路同频率同相位的脉冲信号,其中一路脉冲信号作为射频信号的外脉冲调制频率,产生射频信号,输入到信号转发机,经转发后的信号通过微波检波器检波后输出视频脉冲信号,然后输入到数字示波器;另一路脉冲信号作为触发信号,也输入到数字示波器;用数字示波器测量视频脉冲信号延时脉冲信号的延时时间,此延时时间即为定标经转发机后的系统延时时间。
进一步,所述第三步,用公式计算转发机延时时间:
(1)
采用上述方法,在信号转发机工作频率带宽内,进行不同载频频率时的转发机延时时间校准,即可得到转发机的群时延,形成延时时间随频率变化的特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定标转发机群时延的校准方法利用脉冲调制检波特性、数字示波器多类型信号触发特性,以及数字示波器快沿测量能力,采用“黑盒法”定标转发机延时特性的校准方法,实现成本低、易于操作、适合外场测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转发机群时延校准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32181部队;上海精密计量测试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32181部队;上海精密计量测试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672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 下一篇:一种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