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太阳能光纤传输的补光系统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59157.1 | 申请日: | 201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5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禹胜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信大气象传感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11/00 | 分类号: | F21S11/00;F21V23/04;F21V8/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市无锡国家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太阳能 光纤 传输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太阳能光纤传输的补光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编辑摘要建筑智能化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智能建筑-产生智能建筑的概念,在本世纪末诞生于美国。第一
手机PDA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幢智能大厦于1984年在美国哈特福德(Hartford)市建成。中国于90年代才起步,但迅猛发展势头令世人瞩目。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建筑物智能化程度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提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是4C技术(即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将4C技术综合应用于建筑物之中,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使建筑物智能化。4C技术仅仅是智能建筑的结构化和系统化。智能建筑-性质通过对建筑物的4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智能建筑物能够帮助大厦的主人,财产的管理者和拥有者等意识到,他们在诸如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建筑智能化结构是由三大系统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和通信自动化系统(CAS)智能建筑-概念修订版的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智能家居触摸屏对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原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对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自动化设备BA、办公自动化OA及通信网络系统CA,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按照上海市的定义,智能家居“是采用现代计算机、信息通信和系统集成技术建立的家庭信息化平台,它通过家庭网络将与家居设备和系统互联并统一管理,以提供一个舒适、便利、安全、节能和环保的家居生活环境”。智能建筑-标准在智能建筑和数字社区的规划和设计中主要使用这两套标准作为设计依据。其中,智能化标准侧重于:以建筑物为平台,强调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建筑结构的配合和协调,如:综合布线系统(GCS,PDS)、火灾报警系统(SAS)、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AS)、火灾报警系统(FAS)等,在技术应用方面主要涉及监控技术应用、自动化技术应用等。数字化标准侧重于:以数字化信息集成为平台,强调楼宇物业与设施管理、一卡通综合服务、业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网络融合、功能协同,如:综合信息集成系统(IBMS.net)、楼宇物业与设施管理系统(IPMS)、楼宇管理系统(BMS)、综合安防管理系统(SMS)、“一卡通”管理系统(ICMS)等,在技术应用方面主要涉及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信息集成技术应用、软件技术应用等。
现有的建筑中,由于高层越来越多,很多房间的采光存在问题,基本上只能通过电灯来进行照明,太阳能无法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涉及到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太阳能光纤传输的补光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基于太阳能光纤传输的补光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补光系统包含光强传感器、光纤分光器和至少三个个聚光部件,聚光部件包含太阳能聚光器、光纤接收器和光开关,其中,太阳能聚光器设置在室外,用于汇聚太阳光,并将其传递给所述光纤接收器接收;光开关的输入端通过柔性导光光纤相连和光纤接收器相连,输出端通过柔性导光光纤和所述光纤分光器相连;光强传感器、光纤分光器均设置在需要进行补光的场所;
所述控制方法包含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1),采用光强传感器获取需要补光场所的光线强度;
步骤2),将步骤1)中获得的光线强度与预设的目标光线强度阈值进行比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信大气象传感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信大气象传感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591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