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副驾驶座自动控制座套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30586.6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6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春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7/116 | 分类号: | H02K7/116;B60N2/6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132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副驾驶 自动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内饰部件,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副驾驶座自动控制座套。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副驾驶座上通常设置有座套,即可对副驾驶座进行保护和保持清洁,也可提高舒适度。现有的汽车副驾驶座采用的座套均为直接套在副驾驶座上,当不使用座套时,只能将座套整个取下,若直接放在车内,则会占用车内空间,若不放在车内,当需要再次使用时,寻找起来及其不便,不便于收放和使用。
因此,急需开发一种能够实现座套自动收起和放下,使用方便,且不会占用车内额外空间的汽车副驾驶座自动控制座套。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副驾驶座自动控制座套,能够实现座套自动收起和放下,使用方便,且不会占用车内额外空间。
本发明的汽车副驾驶座自动控制座套,包括座套和用于卷绕座套的卷筒,所述卷筒的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开,卷筒的敞开端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上部与卷筒上部铰接,端盖下部通过锁紧螺栓与卷筒下部固定连接,所述卷筒内设置有转轴、辊轮和驱动电机,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支撑于卷筒的封闭端和端盖上,所述辊轮周向固定连接在转轴上,所述驱动电机位于卷筒靠近封闭端的一侧,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转轴上周向固定连接有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卷筒的底部设有供座套通过的开口,所述座套的一端穿过开口固定在辊轮上,所述卷筒外表面的一侧固定有用于与副驾驶座连接的抱箍。
进一步,所述卷筒封闭端的外壁上设置有与驱动电机电连接的控制开关。
进一步,所述端盖为圆形,该端盖上部通过铰链与卷筒上部铰接。
进一步,所述抱箍为C型抱箍,该抱箍的口端通过螺栓和螺母组合形成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汽车副驾驶座自动控制座套,通过设置卷筒,能够实现座套的自动收起和放下,使用方便,且不会占用车内额外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副驾驶座自动控制座套,包括座套1和用于卷绕座套1的卷筒2,所述卷筒2的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开,卷筒2的敞开端设置有端盖3,所述端盖3上部与卷筒2上部铰接,端盖3下部通过锁紧螺栓4与卷筒2下部固定连接,方便端盖的安装、拆卸以及更换,所述卷筒2内设置有转轴5、辊轮6和驱动电机7,所述转轴5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支撑于卷筒2的封闭端和端盖3上,所述辊轮6周向固定连接在转轴5上,所述驱动电机7位于卷筒2靠近封闭端的一侧,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8,所述转轴5上周向固定连接有与主动齿轮8啮合的从动齿轮9,通过驱动电机7工作,带动转轴5转动,进而带动辊轮6转动,所述卷筒2的底部设有供座套1通过的开口,所述座套1的一端穿过开口固定在辊轮6上,通过辊轮6转动带动座垫1上升或下降,实现座套1的自动收起和放下,方便使用,所述卷筒2外表面的一侧固定有用于与副驾驶座连接的抱箍10,方便与副驾驶座连接固定,使用方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卷筒2封闭端的外壁上设置有与驱动电机7电连接的控制开关11,通过控制开关11控制驱动电机7工作,方便使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端盖3为圆形,该端盖3上部通过铰链12与卷筒2上部铰接,方便端盖3打开和关闭。
本实施例中,所述抱箍10为C型抱箍,该抱箍10的口端通过螺栓13和螺母14组合形成固定。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春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春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305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