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网络休眠的用户自主路由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18336.0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38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官权升;陈天宇;陈涵;刘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721 | 分类号: | H04L12/721;H04L12/751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宏升 |
地址: | 510075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网络 休眠 用户 自主 路由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网络休眠的用户自主路由方法,步骤如下:S1、网络控制器周期性公布网络的拓扑信息以及定价规则;S2、用户获取信息;S3、用户计算各条业务源端到目的端可达路径的价格,独立地选择路径,并将选择结果提交给网络控制器;S4、网络控制器调控处于稳定且空闲状态的网络节点和网络链路进入休眠;S5、网络控制器更新网络拓扑信息;S6、判断用户是否已经结束网络服务,若是,通知网络控制器或直接退出网络;若否,重复步骤S1‑S5。本发明使得用户集中选择一部分网络设备,通过调控空闲的网络设备进入休眠而达到提高网络设备能源利用率的目的,有效节省网络维护成本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的控制和管理、网络设备休眠调度以及网络路径计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网络休眠的用户自主路由方法。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网络通信设备的能源消耗占全世界能源消耗的10%,而且80%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由网络设备产生的,降低网络设备的能源消耗,提高网络设备能源利用率成为当务之急。然而,当前网络环境在设计之初,为了应对网络高峰流量负载,采用了冗余部署的策略,甚至是过度部署,事实表明在网络高峰时期网络设备的使用率只有30%,在闲时低至5%;而且,网络流量是动态变化的,在热点地区可能会导致网络设备拥塞而在偏远地区网络设备没有被充分利用。
网络设备的休眠可以有效降低网络的能耗。网络休眠调度方法通过控制网络,将流量调度在一部分网络设备中,并调控其他的空闲的网络设备进入休眠。然而网络集中式的休眠调度属于NP问题,其调度计算的复杂度较高,可能会导致休眠调度的速度跟不上流量变化的速度,甚至可能导致丢包和网络链路中断。另外,如何及时准确地获取网络流量需求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虽然网络流量需求难以获得,但是用户却能够准确地知道自己的需求,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网络休眠的用户自主路由方法,是一种用户和网络的协作机制,具体为用户参与网络路径选择的机制。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网络休眠的用户自主路由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网络控制器向有业务请求的用户周期性公布网络的拓扑,包括网络节点和网络链路信息,现有的每条网络链路已用带宽和总带宽,每个网络节点的已用带宽和总带宽,网络链路的使用价格,网络节点的使用价格以及定价规则;
S2、用户获取到网络控制器公布的信息;
S3、每个用户根据网络控制器公布的定价规则计算各条业务源端到目的端能够达到路径的价格,然后独立地选择其中价格适当便宜的路径,并将选择结果提交给网络控制器;
S4、网络控制器调控处于稳定且空闲状态的网络节点和网络链路进入休眠;
S5、网络控制器根据所收到的用户路径选择结果转发用户业务,更新网络拓扑,以及网络链路和网络节点的已用带宽;
S6、已结束网络服务的用户通知网络控制器或直接退出网络,继续使用网络服务的用户重复步骤S2、S3;
S7、网络控制器在收到用户服务结束通知后,周期性回收未有业务转发的空闲用户路径带宽,并重新计算路径和网络节点的已用带宽,然后重复步骤S1、S4、S5。
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的定价规则是一种促进用户共享网络链路与网络节点以节约能源的协同机制,即同一网络链路承载的用户业务量越大,单位业务量的价格越低,具体为:使用同一网络链路的用户,单位业务量的价格为该网络链路的使用价格除以该网络链路的已用带宽。
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的定价规则是一种促进用户共享网络链路与网络节点以节约能源的协同机制,即同一网络节点承载的用户业务量越大,单位业务量的价格越低,具体为:使用同一网络节点的用户,单位业务量的价格为该网络节点的使用价格除以该网络节点的已用带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183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