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保护粒线体和/或促进粒线体功能的植物萃取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99736.1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46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涂启堂;刘思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粒线体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0789 | 分类号: | C12N5/0789;C12N5/0775;C12N5/077;C12N5/0797;C12N5/071;C12N5/0735;C12N5/074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董世豪;张淑珍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县竹***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保护 粒线体 促进 功能 植物 萃取 组合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促进干细胞增生及保护和/或促进粒线体功能的植物萃取组合物,包含红酒多酚、绿茶多酚以及余甘子果实提取物,其中所述红酒多酚、所述绿茶多酚及所述余甘子果实提取物的重量百分比浓度分别为32‑55%、1.5‑9%、32‑66%。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植物萃取组合物,特别是一种用于促进干细胞增生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干细胞(Stem cell)为生物体内尚未分化的原生细胞,其可以长时间地不断复制、更新,并具有分化衍生成特殊型态和功能的成熟细胞的能力。一般来说,人类干细胞的来源主要可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ASC)及诱导型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三种,胚胎干细胞是取自于不孕症冶疗后剩余的胚胎、怀孕终止的胚胎原始生殖细胞或由细胞融合所得;成体干细胞是取自于成熟个体的器官或组织,经由胰蛋白酶等酵素处理分离出的细胞;而诱导型多功能干细胞则是将皮肤细胞以基因工程方式诱导成类似胚胎干细胞。
由于胚胎干细胞必须由胚胎取得,于伦理道德上目前仍有争议,此外,诱导型多功能干细胞可能会引起基因突变,导至致癌性及免疫生成性的风险提高,因此现今医学上常用的干细胞为成体干细胞。目前已知可从骨髓、脐带血、乳牙、脂肪以及成人周边血液中取得成体干细胞,除了造血干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最为人熟悉外,尚有神经干细胞、表皮干细胞、骨骼肌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胰干细胞、眼角膜干细胞、肝脏干细胞以及肠上皮干细胞等亦属于成体干细胞。
成体干细胞具有许多优势,包括:(1)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中,来源广泛,且不涉及伦理问题;(2)正常情况下,成体干细胞处于静止状态,只有在病理情况下,才会启动自我更新潜能,因此导致癌变的可能性较小;(3)能修补、取代生病或年老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因此成体干细胞被认为具有无限的再生医疗潜力,而如何有效促进成体干细胞的增生则为产学界重要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萃取组合物(Mitofood@Stem),包含红酒多酚、绿茶多酚以及余甘子果实提取物,能用于促进干细胞增生且具有保护和/或促进粒线体(又称线粒体、mitochondrion)功能的功效。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红酒多酚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32-55%。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绿茶多酚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5-9%。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其中所述余甘子果实提取物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32-66%。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其中所述余甘子果实提取物、该红酒多酚与该绿茶多酚的重量百分比浓度分别为32-66%、32-55%与1.5-9%。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植物萃取组合物可进一步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促进干细胞增生的方法,包括将上述植物萃取物组合物给予一个个体。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干细胞是选自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骨髓基质细胞、间叶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皮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血管内皮干细胞、肝脏干细胞、胰线干细胞、肠上皮干细胞或生殖干细胞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其中所述个体为哺乳动物。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其中所述个体为人类。
附图说明
图1A为不同浓度的单一多酚(红酒多酚)处理脂肪间叶干细胞,对脂肪间叶干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图;
图1B为不同浓度的单一多酚(绿茶多酚)处理脂肪间叶干细胞,对脂肪间叶干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粒线体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粒线体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997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