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颗粒的着色加固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882041.2 | 申请日: | 2015-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2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 发明(设计)人: | 王长太;贾留千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密市万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41/85 | 分类号: | C04B41/85 |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1 | 代理人: | 张智伟 |
| 地址: | 45237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颗粒 着色 加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颗粒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陶瓷颗粒的着色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陶瓷颗粒的生产,一般用铝矾土及少量助熔剂(如锰矿石、长石、云石等)通过制粉、造粒、烧结制成。由于工艺条件及原材料条件的限制,导致生产的产品色泽不统一,即色差偏大,外观品质下滑;再就是内在品质不稳定,即抗压及抗破碎能力下降,导致不合格。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颗粒的着色加固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陶瓷颗粒的着色加固方法,步骤如下:
(1)、将液体泡花碱加其体积4-6倍的水进行稀释,然后加入细度大于600目的软锰矿配制成混合液,控制混合液中软锰矿的质量百分含量在10-14%;
(2)、取待处理的陶瓷颗粒,边搅拌边喷洒(1)所得的混合液,混合液占陶瓷颗粒的质量百分比为2.5-3.5%;
(3)、将(2)所得的陶瓷颗粒再在800-950℃烧结10-15min,然后冷却至室温,着色加固即完成。
所述液体泡花碱符合国标GB/T4209-2008工业硅酸钠中的工业液体硅酸钠要求,更优选液-1、液-2型的优等品、一等品或合格品。
软锰矿的作用主要是着色,为降低成本,所述软锰矿可优选价格低廉的低品位软锰矿。
低品位软锰矿中的MnO2的质量百分含量在25-3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泡花碱是一种高温粘合剂,软锰矿是黑色,所以处理后的陶瓷颗粒必然色泽统一;(2)、泡花碱渗透在陶瓷颗粒表面缝隙里,后经高温烧成使其强度增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阐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取色差大及品质差的不合格陶瓷颗粒,随机分为3份,分别按实施例1-3所述步骤进行着色加固处理;下述实施例中:液体泡花碱符合国标GB/T4209-2008工业硅酸钠中的工业液体硅酸钠液-1型的合格品要求;低品位软锰矿为市购,其MnO2的质量百分含量在25-30%。
实施例1
一种陶瓷颗粒的着色加固方法,步骤如下:
(1)、将液体泡花碱加其体积4倍的水进行稀释,然后加入细度600目的软锰矿配制成混合液,控制混合液中软锰矿的质量百分含量在10%;
(2)、取色差大及品质差的不合格陶瓷颗粒置于成球机内,喷洒占陶瓷颗粒质量百分比3%的上述(1)所得混合液,边加边转动,使其覆着均匀;
(3)、将(2)覆着均匀的陶瓷颗粒再置于回转窑中进行加热,温度在800℃,约15min,然后冷却至室温,至此着色加固即完成。
实施例2
一种陶瓷颗粒的着色加固方法,步骤如下:
(1)、将液体泡花碱加其体积6倍的水进行稀释,然后加入细度800目的软锰矿配制成混合液,控制混合液中软锰矿的质量百分含量在12%;
(2)、取色差大及品质差的不合格陶瓷颗粒置于成球机内,喷洒占陶瓷颗粒质量百分比2.5%的上述(1)所得混合液,边加边转动,使其覆着均匀;
(3)、将(2)覆着均匀的陶瓷颗粒再置于回转窑中进行加热,温度在900℃,约12min,然后冷却至室温,至此着色加固即完成。
实施例3
一种陶瓷颗粒的着色加固方法,步骤如下:
(1)、将液体泡花碱加其体积5倍的水进行稀释,然后加入细度1000目的软锰矿配制成混合液,控制混合液中软锰矿的质量百分含量在14%;
(2)、取色差大及品质差的不合格陶瓷颗粒置于成球机内,喷洒占陶瓷颗粒质量百分比3.5%的上述(1)所得混合液,边加边转动,使其覆着均匀;
(3)、将(2)覆着均匀的陶瓷颗粒再置于回转窑中进行加热,温度在950℃,约10min,然后冷却至室温,至此着色加固即完成。
陶瓷颗粒在实施例1-3处理前/后的性能测试数据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密市万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新密市万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20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