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毒芹提取物(S)-Virol A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80363.3 | 申请日: | 2015-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480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那日松;彭伟东;刘佳;郭线茹;李洪连;尹新明;张猛;李文明;蒋士军;郭艳艳;刘炳杉;王长青;刘向阳;卢世超;侯伯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33/048 | 分类号: | C07C33/048;C07C29/34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张绍琳;张真真 |
地址: | 450002***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取物 毒芹 偶联 合成 丙炔酸甲酯 不对称合成 不对称加成 炔基锌试剂 手性中间体 选择性还原 二甲基锌 二氯乙烯 环境友好 壬酸甲酯 手性配体 脱酯基 庚醇 己醛 种毒 羟基 制备 催化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炔类毒芹提取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产物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关于毒芹提取物(S)-Virol A的不对称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一般在植物体内会起到防御病虫害等有害生物入侵的作用,毒芹(伞形科,水芹属)中包含一类C17聚炔类化合物,具有强烈的细胞毒性。1986年,人们在毒芹提取物中发现(S)-Virol A(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1986,79,596),如式(I)所示,经过研究表明这类化合物通常是一种强效,非竞争性的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拮抗剂(Brain research2001,889,174)。
由于毒芹素提取物往往是一种含有手性醇羟基的聚炔类化合物,在空气中暴露或者见光均导致其分解变质,通过提取和合成方法获得均较为困难。目前仅有1篇报道了(S)-Virol A合成的文献,在2009年通过使用手性源合成,利用手性炔醇构件合成得到(S)-Virol A(Eur.J.Org.Chem.2009,2009(8),1136-1138)。还有一篇文献报道,在2005年通过使用硼烷对酮进行不对称还原的方法合成了ee值为84%(S)-脱羟基Virol A(Tetrahedron2005,61,4551-4556)。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毒芹提取物(S)-Virol A的不对称合成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关于毒芹提取物(S)-Virol A的不对称合成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毒芹提取物(S)-Virol A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其制备方法如以下步骤:首先在二乙基锌和手性配体的催化下,丙炔酸酯对己醛进行不对称加成反应得到手性中间体(S)-4-羟基-2-炔壬酸甲酯,在经过脱酯基成炔,与二氯乙烯偶联,选择性还原,最终与4,6-二炔-1-庚醇偶联得到(S)-Virol A。本发明路线简单易行,对环境友好。合成路线如下。
一种毒芹提取物(S)-Virol A的合成方法,它的步骤如下:氮气保护下,在配有磁力搅拌器的史莱克瓶中,依次加入碘化亚铜,四三苯基膦钯,(S,1E,3E)-1-氯-1,3-二烯-5-癸醇(II)和溶剂,再加入4,6-二炔-1-庚醇(III)和三乙胺,在-20℃~25℃的条件下反应,反应结束后用饱和氯化铵淬灭反应,用乙醚萃取水相,干燥后减压蒸馏得到粗产物,最后使用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毒芹提取物(S)-Virol A(I)。
所述的毒芹提取物(S)-Virol A的合成方法,所述溶剂为苯、甲苯、正己烷、四氢呋喃、二氯甲烷中的一种;所述碘化亚铜与(S,1E,3E)-1-氯-1,3-二烯-5-癸醇(I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农业大学,未经河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03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流壁升式除砂器
- 下一篇:一种载重车辆车载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