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牵引安全挂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79171.0 | 申请日: | 2015-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5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黄屡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坤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D1/42 | 分类号: | B60D1/42;B60D1/32;B60D1/145;B60D1/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成艳 |
地址: | 402566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牵引 安全 挂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件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牵引安全挂钩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拖钩牵引装置属于汽车辅助行车工具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将前车与后车连接,以使在后车故障的情况下,前车可以通过牵引将后车拖走。通常,上述牵引的主要的传力途径是由前车的后拖车钩传力至拖钩牵引装置上,再传递到后车的前拖钩支座以及后车的各个零件。汽车拖钩牵引装置的结构形式、刚度、强度及缓冲效果对整车在牵引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都有很大影响。目前的汽车拖钩牵引装置结构十分简单,大多仅是一条牵引绳或是钢管。当通过牵引绳连接前后车辆,由于牵引绳连接过软,在拖车过程中,后方车辆很难与前车的速度保持同步,后车司机需随时注意前车的速度并及时制动调整后车速度,以防止由于惯性与前车追尾;当通过钢管连接前后车辆,由于钢管为完全刚性,在拖车过程中,当前车进行制动时,后车由于惯性或未及时制动,将通过钢管对前车产生一定的冲击力,这对前车、后车均会造成损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牵引安全挂钩装置,能够使前后车辆保持一定距离,能起到缓冲作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一种汽车牵引安全挂钩装置,包括主连杆、用于钩挂前车的挂钩、用以钩挂后车的挂钩、副连杆以及设置在主、副连杆之间的万向调节头,用于钩挂前车的挂钩焊接在主连杆左端,用以钩挂后车的挂钩焊接在副连杆的右端,主连杆的右端形成有一个球形部,万向调节头包括调节头和固定盖,调节头和固定盖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半球孔,主连杆右端的球形部通过固定盖与调节头球铰接,副连杆的左端与调节头活动铰接。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主连杆上焊接的挂钩钩挂住前车,副连杆上焊接的挂钩钩挂住后车,由前车牵引后车在行驶的途中,无论前车转向、紧急启停甚至车辆因为路面而颠簸,万向调接头都能使主、副连杆之间在空间的距离和方向上形成一定的调节余量。万向调节头的作用方式是:万向调节头包括调节头和固定盖,调节头和固定盖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以容纳主连杆右端球形部的半球孔,主连杆右端的球形部通过固定盖固定在调节头上,副连杆的左端与调节头活动铰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主连杆与万向调节头形成球形铰接的形式,主连杆与万向调节头之间可以在空间上任意相对旋转;而副连杆与万向调节头之间由可以相对旋转。
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前车和后车之间具有了前后左右以及上下方向上的缓冲行程,所以该装置能在前车和后车之间起到缓冲的作用。而因该装置并未采取钢丝绳一类的连接方式,所以前车和后车也能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该装置同时具备了钢丝绳的柔性以及钢管的刚性特点,使用起来也更加安全。
优化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主连杆右端的球形部与万向调节头之间还设置有橡胶垫。橡胶垫属于弹性材料,其最大的作用在于能在主连杆和万向调节头之间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不仅如此,橡胶套还可以减小主连杆右端的球体和万向调节头的磨损。
优选方案二:作为优选方案一的优选方案,副连杆左端与调节头铆接。铆接相比起螺栓或销轴连接更加稳定可靠,因为采用固定销或者螺栓方式的活动铰接很容易因为抖动而导致销轴或螺母脱落,进而极易发生安全事故,而采用铆接的方式就更加安全。
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优选方案,万向调节头上还设置有橡胶套,橡胶套包裹住万向调节头且两端分别套接在主、副连杆上。因为刚性的连接部件暴露在空气中很容易锈蚀和氧化,特别是在遇到酸雨的时候,而万向调节头与猪、副连接杆的连接处是该装置最关键也是较为薄弱的部位,所以采用胶套包裹住万向调节头且两端套接在连杆上,这样就使万向调节头不易锈蚀和氧化,提高了该装置使用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汽车牵引安全挂钩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挂钩1、拉伸弹簧2、挡块3、主连杆4、橡胶套5、固定盖6、调节头7、副连杆8、球形部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坤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坤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791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