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启动后无源动力放大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78309.5 | 申请日: | 2015-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8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卷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卷志 |
主分类号: | F03G7/10 | 分类号: | F03G7/10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娄底市兴娄专利事务所 43106 | 代理人: | 朱成实 |
地址: | 422923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启动 无源 动力 放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率放大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利用杠杆原理的动力放大方法及放大机。
背景技术
动量守恒是最早发现的一条守恒定律。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那么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守恒定律之一,它既适用于宏观物体,也适用于微观粒子;既适用于低速运动物体,也适用于高速运动物体;它既适用于保守系统,也适用于非保守系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现动量是可以放大和转变的,如申请号911106294所述的重动力机和申请号2006101565508所述的机械动力放大装置;但是这两种方式的结构比较复杂,难以制作。
发明内容
本方案是采用行走轮和杠杆的原理,把反作用力从圆心转移到发电机上,以此来将功率放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启动后无源动力放大方法,用小的动力推动推柱,将推柱底部力臂上的重物翘起,使重物的重力转移到推柱底部的行走轮上,当重物的重心点全部转移至行走轮上时,在重物重心的倾斜作用力下,行走轮带着重物的重力滚动行走,行走轮行走时将重力放大变成动力,依照杠杆原理,动力放大倍数=推柱长/力臂长,行走轮行走时将放大后的动力通过链条传递给发电机工作,将放大的动力经发电机转成电力,再把电供给自身工作,使其在启动后无需消耗外部能源就能持续做功,余下的电能通过线路输出。
完成上述所述方法用的动力放大机,它包括有推轮、连杆、行走轮、推柱、力臂、重物、发电机、铁轨,其中,中心柱垂直固定于地面,铁轨以中心柱为中心环绕成圆环状,中心柱顶部设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通过推臂与推柱上的推轮连接,推柱底部设有横向固定的力臂,力臂与推柱垂直,力臂与推柱的连接部位设有行走轮,其连接部位还通过连杆与轮轴连接,轮轴与大弹子轮连接,大弹子轮套装在中心柱底部;行走轮活动装配在铁轨上,行走轮一侧设有重力齿轮,重力齿轮通过链条与固定在力臂上的发电机相连接,力臂外端设有后轮,后轮与行走轮之间的力臂上设有重物。
本方案的推臂和推柱为轻硬材质,动力放大倍数=推柱长/力臂长,将放大的动力经发电机转成电力,再把电供给自身工作,在启动后无需消耗外部能源就可持续对外做功;本方案的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好、输出稳定、可为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铁轨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和附图2,本实施例所述的动力放大装置包括有中心柱4、连杆7、行走轮8、推柱10、力臂11、重物13、发电机14、铁轨16,其中,中心柱4垂直固定于地面,铁轨16以中心柱4为中心环绕成圆环状,中心柱4顶部设有旋转电机3,旋转电机3通过推臂2与推柱10上的推轮1连接,推柱10底部设有横向固定的力臂11,力臂11与推柱10垂直,力臂11与推柱10的连接部位设有行走轮8,其连接部位还通过连杆7与轮轴6连接,轮轴6与大弹子轮5连接,大弹子轮5套装在中心柱4底部;行走轮8活动装配在铁轨16上,行走轮8一侧设有重力齿轮9,重力齿轮9通过链条15与固定在力臂11上的发电机14相连接,力臂11外端设有后轮12,后轮12与行走轮8之间的力臂11上设有重物13。
采用上述装置的动力放大方法原理为,用小的动力推动推柱,将推柱底部力臂上的重物翘起,使重物的重力转移到推柱底部的行走轮上,当重物的重心点全部转移至行走轮上时,在重物重心的倾斜作用力下,行走轮带着重物的重力滚动行走,行走轮行走时将重力放大变成动力,依照杠杆原理,动力放大倍数=推柱长/力臂长,行走轮行走时将放大后的动力通过链条传递给发电机工作,将放大的动力经发电机转成电力,再把电供给自身工作,使其在启动后无需消耗外部能源就能持续做功,余下的电能通过线路输出。
举例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卷志,未经张卷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783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电容器的支撑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电流互感器二次接地结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