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点负压式茶叶定量分配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71201.3 | 申请日: | 2015-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41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邓余良;袁海波;尹军峰;江用文;左超仁;刘国强;林瑞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左超仁;刘国强;林瑞松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沈渊琪 |
地址: | 31000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点 负压式 茶叶 定量 分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生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点负压式茶叶定量分配系统。
背景技术
茶叶炒制机是一种非常普及的茶叶加工设备。茶叶炒制机一般都单机生产,需要人工加料,一个工人最多负责看管两台设备,生产效率不高,如果将多台茶叶炒制机组成一个机组,由一套设备自动完成加料,则可大幅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率,节省人工成本、并提升品质。公开日为2009年7月15日、公开号为CN101480207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扁形茶自动化流水生产线,由茶叶的脱水、分级、杀青、理条、炒制、微波回潮、压扁成形、辉锅提香及筛选等设备通过茶叶输送装置、投料装置连接而成,整个生产线均由中央控制柜自动控制。这种流水线采用投料小车结合投料传送带的方式将茶叶分配到不同的炒制机上,这种分配系统由于每台炒制机前缺少相应的茶叶储备机构,因此容易出现茶叶断档的问题,而且投料小车速度很慢,送料效率极低,一般最多为10台单机投料,降低了炒制机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多点负压式茶叶定量分配系统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多点负压式茶叶定量分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给料机、物料仓和负压风机,所述的物料仓中设有网孔挡板,所述的物料仓底部设有仓门,所述的给料机连接物料管,所述的物料管管路连接一组下料管,每个下料管对应一个物料仓,所述的下料管穿过网孔挡板伸入物料仓内,所述的物料仓的网孔挡板上方配合设置吸风管,所述的吸风管上设有负压风阀,所述的吸风管管路连接负压风管,所述的负压风管连接负压风机。
所述的一种多点负压式茶叶定量分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料仓下方配合设置茶叶炒制机,所述的茶叶炒制机的料斗上设有激光对射式光电开关。
所述的一种多点负压式茶叶定量分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料仓固定设置在机架上。
所述的一种多点负压式茶叶定量分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料仓上设有物料观察窗。
所述的一种多点负压式茶叶定量分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给料机、负压风阀、仓门、激光对射式光电开关和负压风机连接PLC控制器。
上述的一种多点负压式茶叶定量分配系统,设计合理,通过该分配系统能够自动完成茶叶定量定点的快送无损输送,能够解决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茶叶断档、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茶叶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由于该系统采用管路连接,可扩展性强,至少可以满足30台以上茶叶炒制机的茶叶输送加料,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至少15倍以上,特别适合加长型生产线和绕弯生产线使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给料机;2-物料管;3-负压风阀;4-负压风管;5-网孔挡板;6-物料观察窗;7-仓门;8-物料仓;9-下料管;10-吸风管;11-激光对射式光电开关;12-料斗;13-茶叶炒制机;14-负压风机;15-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如图所示,一种多点负压式茶叶定量分配系统包括给料机1、物料仓8和负压风机14。物料仓8固定设置在机架15上。物料仓8中设有网孔挡板5,网孔挡板5将物料仓8分隔成上下层。物料仓8底部设有仓门7,用于出料。物料仓8上设有物料观察窗6,用于观察物料仓8内情况。物料仓8下方配合设置茶叶炒制机13,茶叶炒制机13的料斗12上设有激光对射式光电开关11。给料机1可以为上位振动式给料机。给料机1连接物料管2,物料管2管路连接一组下料管9,每个下料管9对应一个物料仓8。下料管9穿过网孔挡板5伸入物料仓8内。物料仓8的网孔挡板5上方配合设置吸风管10。吸风管10上设有负压风阀3。吸风管10管路连接负压风管4,负压风管4连接负压风机14。
为了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上述的给料机1、负压风阀3、仓门7、激光对射式光电开关11和负压风机14连接PLC控制器。
本发明上的负压风管4上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扩展吸风管10,在物料管2上扩展下料管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左超仁;刘国强;林瑞松,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左超仁;刘国强;林瑞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712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