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化氧化沟中深层曝气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68919.7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47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峰;陈丹;周少奇;高洪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山东省城建设计院;贵州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氧化 深层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氧化沟中深层曝气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污泥曝气技术主要用于一体化氧化沟内的污水处理技术,发展至今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突破,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扰业内的具体问题,比如曝气能耗偏高、曝气器的维护维修和更换困难、曝气器更换时需将沟内活性污泥外排、曝气器维护维修后需对活性污泥重新培养以及曝气器运行费用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氧化沟中深层曝气装置,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一体化氧化沟中深层曝气装置,包括一体化氧化沟体、若干中深层曝气器及水下推进器,
所述一体化氧化沟体内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厌氧反应池、缺氧反应池、好氧反应池、沉淀池;
所述中深层曝气器水平安装在距好氧反应池池底1.3~1.7米处;所述中深层曝气器通过曝气送风管道与曝气风机连接;
所述水下推进器垂直安装于好氧反应池内,所述水下推进器的电缆通过导杆与电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中深层曝气器采用管式或盘式微孔曝气器。
进一步地,连接所述中深层曝气器的曝气送风管道上设置有若干电动阀门,所述电动阀门与自控系统电路连接。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氧化沟中深层曝气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一体化氧化沟中深层曝气方法,包括步骤:
污水进入一体化氧化沟体后,首先流入厌氧反应池,掺入厌氧反应池内形成活性污泥混合液并进行脱磷处理;
经脱磷处理后的活性污泥混合流入液缺氧反应池进行脱氮处理;
经上述脱磷脱氮处理后的活性污泥混合液进入好氧反应池内。
所述曝气风机将空气经曝气送风管道送入中深层曝气器内,以微孔气泡的形式进入好氧反应池内的活性污泥混合液中;
所述微孔气泡在所述水下推进器的作用下,沿活性污泥混合液流动的前进方向螺旋运动,为活性污泥混合液提供好氧生化反应所需氧气,活性污泥混合液中的微生物在氧气的参与下,对其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氨氮进行处理,完成曝气过程,最后流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曝气风机将空气经曝气送风管道送入中深层曝气器内,以微孔气泡的形式进入好氧反应池内的活性污泥混合液中的同时,还包括步骤:
所述自控系统根据好氧反应池内氧容量的变化开启或关闭部分电动阀门,以此调整中深层曝气器的运行数量,保障供氧量与生化反应需氧量的平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所述中深层曝气器水平安装在好氧反应池的池底约1.3~1.7米处,较传统曝气器安装位置提高,因此可以降低配套曝气风机的出口风压和轴功率,既保障了好氧反应池内溶解氧的均匀分布,又能防止中深层曝气器与沟底之间的活性污泥混合液处于缺氧的状态,使气泡中更多的氧气被活性污泥混合液所利用,提高了氧的转移效率,另外所述中深层曝气器水平安装在好氧反应池的池底1.3~1.7米处,降低了一体化氧化沟体底部的粗糙度和阻力系数,也降低了水下推流器的能耗。如保持中深层曝气器上部的水深和常规一体化氧化沟一致,实际上是相对增加了好氧反应池的深度,减少占地面积和土建施工量;由于好氧反应池的池底以上、中深层曝气器2以下之间在检修时仍有约1.2米的水,减少结构抗浮的投资和运行的安全性。同时其最重要的优势还在于,中深层曝气器水平安装在距好氧反应池的池底约1.5米处,在维修和更换曝气设备时,只需将一体化氧化沟半放空,将中深层曝气器露出水面即可,而且维护后无需对沟内活性污泥污进行重新培养,减少了重新启动运行的能耗、费用和时间,不再需要价格昂贵的可提升式安装设施,极大地节约了运行和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一体化氧化沟中深层曝气装置俯视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一体化氧化沟中深层曝气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曝气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中所示为:
1.一体化氧化沟;
2.中深层曝气器;
3.水下推进器;
4.好氧反应池;
5.曝气送风管道;
6.曝气风机;
7.电动阀门;
8.自控系统;
9.厌氧反应池;
10.缺氧反应池;
11.沉淀池。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山东省城建设计院;贵州科学院,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山东省城建设计院;贵州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689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清洁行李安检机
- 下一篇:水泵外壳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