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附墙固定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67146.0 | 申请日: | 2015-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7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朱毅敏;褚利明;郁昺瑜;徐磊;俞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10 | 分类号: | F16L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固定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安装的辅助构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附墙固定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泵管是随着混凝土输送泵而同时出现的一种建筑工程配件产品,能够快速地将混凝土输送至需要浇注的位置,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
通常,混凝土泵管的固定方式如下:首先,在结构墙面内埋设预埋件,泵管夹箍与预埋件焊接固定,然后,再将混凝土泵管夹紧固定在泵管夹箍中,混凝土输送施工完成后,切割泵管夹箍,拆除混凝土泵管;上述固定方式对结构墙体内预埋件设置位置的准确度要求较高,从而影响了施工质量及工作效率;而且,泵管夹箍多为一次性使用,村料周转利用率较低,增加了工程成本;例如:以两路混凝土泵管的安装施工为例,通过计算得知,高度为100m的建筑物需要约150个泵管夹箍及150个预埋件,材料消耗量较大。
因此,如何优化混凝土泵管的固定方式,以适应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泵管的安装需要,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混凝土泵管的固定方式,对结构墙体内预埋件设置位置的准确度要求较高,从而影响了施工质量及工作效率;泵管夹箍多为一次性使用,村料周转利用率较低,增加了工程成本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管道附墙固定装置及方法,利用原结构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成并拆模后留下的对拉螺栓孔作为一对衬板螺栓连接的穿孔,使得该管道固定装置的安装及拆卸均更为方便快捷,可实现材料的反复利用,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管道附墙固定装置,它包括:设置在结构墙体两侧且通过所述结构墙体内的预留通孔固定的一对可拆卸衬板,以及一管道夹箍,其中,一块所述衬板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管道夹箍的一个U形夹片固接。
优选的,一对所述衬板通过贯穿所述结构墙体内预留通孔的至少两对对拉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由钢板及垂直固接于所述钢板两侧且位于所述钢板中部的加劲肋组成,所述钢板的一端与所述管道夹箍的一个U形夹片相配合且固接,所述钢板的另一端与一块所述衬板固接。
优选的,所述加劲肋的一端与所述U形夹片固接,所述加劲肋的另一端与所述衬板固接。
优选的,每块所述衬板上设有至少两个腰孔,且两块所述衬板上所述腰孔的位置相对应。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管道附墙固定方法,步骤如下:
一、将固接有管道夹箍一个U形夹片的一块衬板设置在结构墙体内预留通孔的一侧,另一块所述衬板设置在所述预留通孔的另一侧,并通过所述预留通孔可拆卸连接一对所述衬板;
二、将混凝土泵管设置在所述管道夹箍内并夹紧固定。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一对所述衬板通过贯穿所述预留通孔的至少两对对拉螺栓固定连接,而且,每块所述衬板上设置至少两个腰孔,两块所述衬板上腰孔的位置相对应。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
一、本发明的管道附墙固定装置,将管道夹箍固定在一块衬板上,该衬板与位于结构墙体另一侧的衬板通过结构墙体内预留通孔实现可拆卸连接,上述预留通孔可利用原结构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成并拆模后留下的对拉螺栓孔,并将其作为一对衬板螺栓连接的穿孔,使得该管道附墙固定装置的安装及拆卸均更为方便快捷,而且可实现材料的反复利用,降低了施工成本;由于避免了现有管道固定方式中埋设预埋件及切割管道夹箍的作业,施工更为简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本发明的管道附墙固定方法,利用原结构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成并拆模后对拉螺栓所在的预留通孔,将设置于结构墙体两侧的衬板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从而将管道夹箍紧固在结构墙体上;省去了在结构墙体内埋设预埋件及后期切割管道夹箍的施工作业,安装及拆卸管道步骤更为简洁,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由于利用了原结构墙体内的预留通孔,该预留通孔的纵向连线更接近直线,从而保证了管道安装位置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管道附墙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管道附墙固定装置安装于结构墙体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管道附墙固定装置及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以下将由所列举之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特征。需另外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671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软管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阀芯及包含该阀芯的汽车双联泵限压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