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65122.1 | 申请日: | 2015-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5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卫锋;徐耕;周生贺;孙亚磊;武学顺;陈学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晓辉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了一种光纤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中,光缆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作为光纤之间的接续器件,光纤连接器在光信号传输系统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随着光信号传输系统的容量的不断增大,光纤连接器有着小型化、高密度的发展趋势,作为光连接器的核心部件,要实现光纤连接器的小型化、高密度,光纤接触件模块的小型化和高密度化可谓一个不可逾越的前提。光纤接触件模块的主要构成部件包括插针和附件,例如MT插针部件等都是较为常用的高密度插针,一根MT插针可固定12芯或24芯光纤,与传统2.5mm单芯接触件相比,密度大大提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各种高密度插针由于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并且应用范围极为广泛,生产工艺成熟,同时与之配套的已有部件众多,已经构成了通行的标准部件,因此要改变高密度插针的结构,是不太现实的。由此一来,若想要改变接触件模块乃至光纤连接器的尺寸,则只能从附件着手。而现有技术中,光纤连接器的附件种类相对较少,而且其尺寸仍然不能十分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以解决现有光纤接触件模块的尺寸过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光纤连接器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光纤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和光纤接触件模块,光纤接触件模块包括插针和附件,插针包括插针壳体,所述附件包括在插针壳体的后端与插针壳体连接的连接座,连接座与插针壳体之间通过两个以上导针连接,导针的两端分别位于插针壳体和连接座上。
所述连接座的前端设有卡槽,卡槽具有位于连接座前端面上的前槽口和位于连接座侧面上的侧槽口,前槽口为收口结构,导针上设有可从侧槽口进入对应的卡槽并与卡槽的前槽口挡止配合的卡接段。
所述导针的后端外周面上设有凹槽,卡接段由导针的位于凹槽后侧的部分构成。
附件还包括连接在连接座后端的、用于与相应的连接器壳体配合的限位座,连接座和限位座中的一个于靠近另一个的一端设有至少一对对置的弹性挂钩,另一个的外壁面上设有与所述弹性挂钩钩挂配合的钩挂槽,弹性挂钩嵌入至与之对应的钩挂槽中,限位座和连接座通过所述弹性挂钩与钩挂槽的配合而防脱连接。
钩挂槽为与相应的弹性挂钩的钩部在前后方向上导向配合的滑槽,连接座与限位座之间顶装有压缩弹簧。
在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器中,光纤接触件模块的附件包括在插针壳体的后端与插针壳体连接的连接座,并且连接座与插针壳体之间通过两个以上导针连接,由此可见,可以不必再在插针壳体的外侧面上设置专门的连接结构,因此,附件的尺寸可以最大限度的缩小,例如附件的横截面尺寸可以等于甚至小于插针壳体的横截面尺寸,从而可解决现有光纤接触件模块的尺寸过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光纤连接器的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光纤接触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光纤接触件模块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光纤连接器的实施例,如图1-3所示,该光纤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101和光纤接触件模块102,光纤接触件模块包括插针和附件。
插针包括插针壳体11,在本实施例中,插针具体采用的是MT插针,插针壳体11的外形等均有相应的标准,此处不予赘述。
附件包括限位座12、连接座13、压缩弹簧14和带纤15。
限位座12用于与相应的连接器壳体固定连接,其上设有悬臂121,悬臂121向后延伸并且其上侧面上设有锁紧扣122,在使用的时候,将其自后向前的插入至相应的连接器壳体中,则悬臂121被压缩,同时锁紧扣122将限位座与连接器壳体锁定在一起,当需要拔出限位座12时,下压悬臂121向后拉动限位座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651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