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亚临界流体萃取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853263.1 | 申请日: | 2015-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9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 发明(设计)人: | 黄凤洪;万楚筠;李文林;邓乾春;郑明明;时杰;刘昌盛;杨湄;周琦;郑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01D11/02 | 分类号: | B01D11/02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惠玲 |
| 地址: | 43006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临界 流体 萃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萃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低温亚临界流体萃取装置。
背景技术
超临界CO2萃取是一项新兴的活性成分低温提取技术,它具有CO2作为溶剂无毒、无味、不可燃,产品无有机溶剂残留;萃取条件较为温和,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天然有效成分活性等优点。然而,为了达到较高的萃取效率,超临界CO2萃取压力一般需要高于30MPa,对设备要求高,且难于实现连续化生产,设备投资大、运行能耗高。由于现阶段超临界萃取技术存在的种种问题,难以应用于规模化生产,因此探寻绿色、低耗和高效的活性成分低温萃取新技术,成为近年来天然活性成分萃取领域的研究热点。
亚临界萃取技术作为一种潜在的、可替代超临界萃取技术的方案,在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取得了不少研究进展。申请号为200910034263.3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亚临界流体萃取装置与方法”,该装置由萃取罐、蒸发罐、冷凝器、溶剂罐、超声发生装置、压缩机和真空泵等部件组成,该方法可根据萃取对象不同,选择不同的亚临界萃取介质(乙烷、丙烷、丁烷、异丁烷和二甲醚等),并将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与超声提取技术相结合,提高萃取率、缩短提取时间。然而,该方法为间歇的萃取方式,不能实现固体物料带压状态下的连续进料进行不间断亚临界流体萃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低温亚临界流体萃取装置,具有可以在带压状态下实现固体物料连续进料,不间断进行亚临界流体萃取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低温亚临界流体萃取装置,包括进料管、萃取罐和出料管,所述进料管连接于所述萃取罐的进料口,所述出料管连接于所述萃取罐的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包括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进料管体,以及通过轴承设于进料管体内的进料转轴,所述进料转轴上端连接有驱动所述进料转轴旋转的进料马达,所述进料转轴上沿轴向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进料正向螺旋和进料反向螺旋,所述进料正向螺旋和进料反向螺旋之间具有间隔。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进料管还包括进料支管,所述进料支管与所述进料管体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进料管体的侧表面并且位于所述进料正向螺旋的上方。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进料正向螺旋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进料反向螺旋的轴向长度。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进料管体上还设有向进料管喷入辅助密封液体的喷嘴,所述喷嘴朝向所述进料正向螺旋和进料反向螺旋之间的间隔位置。
所述喷嘴喷入所述进料管的辅助密封液体为水或浓度0~5%食盐水溶液。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萃取罐的底部设有包覆于所述萃取罐上用于调节所述萃取罐温度的夹套,所述夹套的一侧上端设有进液口,另一侧的下端设有出液口,所述萃取罐的上端设有用于抽真空的抽气口。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出料管包括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出料管体,以及通过轴承设于出料管体内的出料转轴,所述出料转轴下端连接有驱动所述出料转轴旋转的出料马达,所述出料转轴上沿轴向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出料正向螺旋和出料反向螺旋,所述出料正向螺旋和出料反向螺旋之间具有间隔。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出料管还包括出料支管,所述出料支管与所述出料管体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出料管体的侧表面并且位于所述出料正向螺旋的上方;所述出料正向螺旋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出料反向螺旋的轴向长度。
根据以上方案,还包括脱溶罐,所述脱溶罐的进料口连接于所述出料管,所述脱溶罐的出渣口连接有出渣管,所述脱溶罐的上端设有用于抽真空的抽气孔;所述出渣管包括右端开口左端封闭的出渣管体,以及通过轴承设于出渣管体内的出渣转轴,所述出渣转轴左端连接有驱动所述出渣转轴旋转的出渣马达,所述出渣转轴上沿轴向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出渣正向螺旋和出渣反向螺旋,所述出渣正向螺旋和出渣反向螺旋之间具有间隔。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萃取罐上连接有混合油脱溶与溶剂回收装置;所述脱溶罐的抽气孔连接有真空脱溶与溶剂压缩回收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532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