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撞垫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52302.6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6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杰;黎冬平;韩慧;郭高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E01F15/14 | 分类号: | E01F15/14;E01F9/669;E01F9/619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000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撞垫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线路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撞垫。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车辆的增加,车撞电线杆的事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事故的发生,不仅由于撞坏电线杆造成巨额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时,由于电线杠被撞坏而导致部分地方停电,甚至由于掉落的电线而引发事故所造成的间接损失更是不容忽视。
为防止和降低此类事故的发生,电力部门在电线杆的下部包套了一层水泥墩。水泥墩的设置,虽然对电线杆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依然存在下述问题:1)水泥墩在受到强烈的撞击时,容易使电线杆从中间部位闪断,包套的水泥墩增大了电线杆的重量,使得电力部门在清楚路障时无法使用小型吊车将其起吊,增加了抢修的难度,延长了抢修时间;2)水泥墩的设置不利于对电线杆和配电变压器接地体的运行维护。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研究一种电线杆在承受较大撞击力时不会出现闪断、抢修方便、抢修时间短、便于维护电线杆的防撞垫。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线杆在承受较大撞击力时不会出现闪断、抢修方便、抢修时间短、便于维护电线杆的防撞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撞垫,至少包括一中空的吸能桶本体,所述吸能桶本体包括内套体和外套体,所述内套体与所述外套体之间设置有多个纵向贯通的吸能单元,所述吸能单元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内套体上还设置有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通过连接件将所述吸能桶本体与电线杆连接为一体。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套体与所述电线杆之间形成有一吸能空间。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吸能单元包括折叠式吸能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折叠式吸能板两侧的防护板。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套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反光标志。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光标志为防撞反光警示涂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由于上述结构设计,在内套体与外套体之间设置有多个吸能单元,当防撞垫受到外力撞击时,防撞垫通过自身的变形吸收外力冲击时所产生的能量,缓冲外力的冲击,减小了外力对电线杆的冲击力。同时,由于吸能单元的缓冲作用,使得电线杆在承受较大撞击力时也不会出现闪断现象。防撞垫与电线杆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拆卸方便,便于抢修,为恢复线路正常运行争取了时间,降低了停电造成的损失。
本发明的上述结构设计,还在内套体与电线杆之间形成有一吸能空间,该吸能空间的存在,对外界的冲击力进行进一步的缓冲,又一次减小了外力对电线杆的冲击力。
本发明的上述结构设计,还在外套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反光标志,该反光标志使得驾驶员无论是在白天还是晚上,可以较容易对其识别,避免由于能见度不高而引起的误撞,提高了电线杆使用的安全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防撞垫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撞垫,该防撞垫包括一中空的吸能桶本体1。吸能桶本体1包括内套体13和外套体12,内套体13与外套体12之间设置有多个纵向贯通的吸能单元,吸能单元之间设置有支撑板14。
吸能单元包括折叠式吸能板11以及设置于折叠式吸能板11两侧的防护板15,多个吸能单元均匀设置于内套体13与外套体12之间。
由于在内套体与外套体之间设置有多个吸能单元,当防撞垫受到外力撞击时,防撞垫通过自身的变形吸收外力冲击时所产生的能量,缓冲外力的冲击,减小了外力对电线杆的冲击力。同时,由于吸能单元的缓冲作用,使得电线杆在承受巨大撞击力时也不会出现闪断现象。
在其他实施例中,吸能单元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形式,比如采用弹性填充材料或者泡沫板等。
内套体13上还设置有多个连接孔(图中未显示),连接孔通过用作连接件的固定立柱支架4将吸能桶本体1与电线杆2连接为一体。当需要拆卸或者更换电线杆时,松开连接件即可以将防撞垫与电线杆分离,拆卸方便,便于抢修,为恢复线路正常运行争取了时间,降低了停电造成的损失。
为了进一步降低外力对电线杆的冲击,内套体13与电线杆2之间还形成有一吸能空间,也就是说,内套体13与电线杆之间有一定的空间。当吸能单元由于受到外力的冲击向电线杆处靠拢时,由于该吸能空间的存在,可以对吸能单元进行进一步的缓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523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清扫方式及装置
- 下一篇:汽车停车位升降警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