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斑原鮡的人工繁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37888.9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8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宝海;周建设;潘瑛子;邓晓川;陈美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邹翠 |
地址: | 850032 西*** | 国省代码: | 西藏;5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黑斑 人工 繁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业,具体涉及一种黑斑原鮡的人工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黑斑原鮡属鲇形目Siluriformes、鮡科Sisoridae、原鮡属Glyptosternum。为高原冷水性鱼类,分布于印度的布拉马普特拉河(Brahmaputra)和我国西藏林芝、唐加、日喀则等地区,分布海拔高度从4200m左右到2800m左右,分布区水流较为湍急,水温常年低于15℃。黑斑原鮡作为鰋鮡鱼类(Glyptosternoidfish)的一种,其早期研究多见于分类学、生物地理学和进化情况;近年来的研究多集中于鰋鮡鱼类系统发育和演化方面。黑斑原鮡是偏动食性的杂食性鱼类,摄食的饵料种类多达40余种,鱼类是其主要饵料,其次是藻类,再次为寡毛类和有机碎屑。黑斑原鮡主要分布于河流敞水区的中下层,尤其喜欢栖居在多岩石区附近的石下和隙间,主要以底栖附着生物为食,觅食方式是巨石峰里游动搜索和贴附在石面上铲刮,不善快速、长距离游泳,追捕鱼类的能力不强。
有学者认为,黑斑原鮡的进化发展和青藏高原的几次隆升有关。鮡科鱼类的产量虽不大,但因这类鱼肉质细嫩,肌间刺少,深受群众喜爱,有一定的渔业价值。拉萨市场价格达到1000-1200元/kg,是鲤、卿鱼价格(14-16元/kg)的60倍左右,经济效益较高。2008年6月,黑斑原鮡人工繁殖取得成功,但在人工驯化规模养殖上还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对黑斑原鮡进行集约化养殖之前,必须进行驯化转食,使黑斑原鮡原先设施的生物饵料转向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才便于人工大规模养殖。
200910061532.5,名称为“黑斑原鮡的人工催产方法”的发明专利,采用外源性催产药物,利用人工催产方法促使自然成熟的黑斑原鮡亲鱼性腺进一步发育、产卵,从而获得受精卵。步骤包括(1)选择成熟亲鱼,按雌雄个体比为2-3∶1配组;(2)制备催产药物:雌性亲鱼催产的药物组合物剂量为:2mg马来酸地欧酮/kg体重+10-15m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kg体重+3-5mg鲤脑垂体/kg体重。雄性亲鱼催产药物组合物剂量为上述雌性亲鱼剂量的1/2;(3)按配方量将催产药物制成浆状:(4)提出了两针注射的给药方法。由于黑斑原鮡雄鱼精巢为分支状,精液很难挤出,该专利方法采用挤压雄鱼腹部的方法,取得精液量少,对雄鱼需求量大。
201310699056.6,名称为“一种采用人工饲料培育黑斑原鮡鱼苗和鱼种的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在室内水泥池,利用清洁河流水源,人工控制微流水,饲喂人工配合饲料,将从受精卵孵出的鱼苗培育为全长3cm的鱼种。采用本发明培育黑斑原鮡2~3日龄的鱼苗至3cm鱼种的成活率达到80%以上。该专利方法采用水泥池人工培育,不符合现代化人工养殖对节能减排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黑斑原鮡的人工繁育方法。通过掌握野生黑斑原鮡亲鱼的成熟规律,对黑斑原鮡人工繁殖技术进行研究,形成一套可行的人工催产、人工孵化方法,实现了黑斑原鮡的人工大规模养殖。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黑斑原鮡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亲鱼的选择
野生黑斑原鮡亲鱼经食盐水浸泡后,再进行雌雄鉴别,收集雌鱼和雄鱼;
雄鱼体表粗糙,生殖孔小且凹陷,雌鱼体表光滑,生殖孔大且凸出,而且颜色泛红。该特征主要用来鉴别生殖期雌雄鱼。
优选地,采用质量分数为1%的食盐水浸泡20-40min,目的是杀死由野外环境中所带来的寄生虫。
优选地,收集雌鱼的体重为0.065-0.25kg,雄鱼的体重为0.3-0.48kg,个体越大,精巢发育越好。
B、人工催产
用于雌鱼催产的药物组合物的剂量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5μg/kg体重+1颗鲤鱼垂体/kg体重;注射24h后检查催产效应,轻按雌鱼腹部,如无游离卵粒流出,则注射同样剂量催产药物第二针;
注射部位为鱼胸鳍基部的无鳞凹陷处,注射角度以针头朝鱼体前方与体轴呈45°角刺入。
由于所用亲鱼为野生亲鱼,雌鱼性腺发育程度较好,腹部饱满,因此所用剂量较少。
C、人工受精
采用干法受精:将雄鱼的精巢取出,研磨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到盛有鱼卵的容器中,精卵混匀后放入孵化盘,在孵化槽中进行孵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未经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378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叉形大泷六线鱼产卵礁
- 下一篇:一种家庭池塘鳜鱼养殖管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