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效防治鳜鱼小瓜虫病的中药制剂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29805.1 | 申请日: | 2015-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28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陈成勋;胡建中;陈成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野龙港水产养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78 | 分类号: | A61K36/78;A61P33/02;A61K3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效 防治 鳜鱼 小瓜虫病 中药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养殖鳜鱼疾病治疗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有效防治鳜鱼小瓜虫病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鳜鱼又名桂花鱼或鳌花鱼,属鲈形目、鮨科,肉质丰腴细嫩,味道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无肌间刺,深受消费者喜爱,素有淡水石斑之称。随着1980年代后鳜鱼人工养殖业在我国的兴起,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提高,单产越来越高。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善导致鳜鱼疾病日益猖獗,呈暴发流行之势。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自1993年以来,每年5~10月都流行鳜鱼疾病,以7~9月为高峰期,病程长,往往表现为并发症;其中1996~1998年间鳜鱼暴发性疾病流行,给养殖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毁灭性的灾害,严重阻碍了鳜鱼养殖业的正常发展。
鳜鱼的小瓜虫病由多子小瓜虫寄生引起,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病鱼体表、鳍条或鳃部有许多小白点,还可见因寄生引起的点状囊泡,病鱼有时成群绕池游动,并与其它物体摩擦造成鳞片脱落,鳍条断裂,每年3-5月和8-10月为疾病高发期。目前的治理手段大多是提前预防,如池塘消毒或放入西药进行预防,效果不佳,一旦发病后没有有效的控制预防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防治鳜鱼小瓜虫病的中药制剂,解决现有技术中鳜鱼小瓜虫病防治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有效防 治鳜鱼小瓜虫病的中药制剂,包括青木香10-15份、金银花15-20份、鱼腥草15-20份、黄桔子7-10份、马尾松5-10份、大蒜素3-5份。
进一步的,包括青木香12份、金银花17份、鱼腥草17份、黄桔子8份、马尾松6份、大蒜素4份。
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是,秉承药食同源的原理,以中药的合理配比,通过安全有效的手段治疗鳜鱼小瓜虫病,无毒副作用、无环境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选取青木香12份、金银花17份、鱼腥草17份、黄桔子8份、马尾松6份、大蒜素4份。上述中药材按比例混合后,加水煮汁,浓缩至1.07后遍洒全池,连续8天。
实施例二
选取青木香10份、金银花20份、鱼腥草15份、黄桔子10份、马尾松5份、大蒜素5份。上述中药材按比例混合后,加水煮汁,浓缩至1.07后遍洒全池,连续8天。
实施例三
选取青木香15份、金银花15份、鱼腥草20份、黄桔子7份、马尾松10份、大蒜素3份。上述中药材按比例混合后,加水煮汁,浓缩至1.07后遍洒全池,连续8天。
以上对本发明创造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野龙港水产养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野龙港水产养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298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绘仪器用防滑支架
- 下一篇:一种用于三脚架的连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