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循环造流处理和修复污染水体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28342.7 | 申请日: | 2015-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6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蔡家刚;张金;黄文清;蔡长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市新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43104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循环 处理 修复 污染 水体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和水环境整治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采用循环造流处理和修复污染水体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据中国环境部门监测,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1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的水体不适于灌溉,50%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这么严重的水污染现状,虽然政府上下采取了诸多办法,但仍得不到有效解决。污水处理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物力化学法、生物法,其中物理法采用物理或机械的分离过程,如过滤、沉淀、离心分离、上浮等;化学法是加入化学物质与污水中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转化过程,如中和、氧化、还原、分解、混凝、化学沉淀等;物理化学法是物理化学的分离过程,如气提、吹脱、吸附、萃取、离子交换、电解电渗析、反渗透等;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在污水中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的新陈代谢过程,如活性污泥、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氧化塘、厌气消化等。厌氧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将污水中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低分子化合物,进而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的有机污水处理方法;好氧生物处理方法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生物代谢以降解有机物,进行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微生物利用水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为底物进行好氧代谢,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逐级释放能量,最终以低能位的无机物稳定下来,达到无害化的要求,以便返回自然环境或进一步处理;污水处理工程中,好氧生物处理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
近年来,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已由传统单一的厌氧法、好氧法转向厌氧-好氧联合处理方法。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10136755.5,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动态膜厌氧-好氧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原水经调节池进入厌氧池和好氧池,厌氧池内置加热搅拌装置,好氧池内设穿孔曝气管和流量控制装置,由外部的空气压缩机鼓风曝气,以转子流量计控制曝气量,厌氧池和好氧池底部排泥;厌氧池和好氧池中放置动态膜组件,通过恒流泵将厌氧池中的污水通过动态膜组件的出水口抽至好氧池中;也将好氧池中的污水用恒流泵将动态膜组件的出水口抽回至厌氧池,以形成厌氧池和好氧池中污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时连续循环的处理,完成对污水的处理过程;根据废水水质类型、处理水量和有机负荷,通过恒流泵控制进水流速和循环流速,使废水在厌氧池和好氧池中通过动态膜进行循环处理。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20507824.5,公开日2011年3月16日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河道污染水体处理系统,包括设置在河道局部段两侧的堤坝,在该段堤坝内设置若干隔拦坝以形成依次排列的若干厌氧区、若干好氧区和生态塘区。该实用新型通过在堤坝内设置若干隔拦坝以形成依次排列的若干厌氧区、若干好氧区和生态塘区,通过厌氧区,有利于降解大颗粒有机物,为后序好氧区提供一个好氧环境,通过好氧区,有利于提高水质中的含氧量;通过生态塘区,改善了水质,综合上述若干厌氧区、若干好氧区和生态塘区,从而最终实现改善河水水质的目的。但上述专利文件公开的技术方案制造成本高,建设工程庞大,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10136755.5的专利需要单独设置厌氧池、好氧池,并需要利用恒流泵将原水引入该处理装置中,过程复杂,处理时间周期长;而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020507824.5的专利利用一整段河道为建设基础,工程庞大,成本过高,而且微生物填料及污泥处理不当还会造成新的污染,不利于河道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河道污水处理工程复杂、庞大,成本高,且处理周期长,费时费力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循环造流处理和修复污染水体的装置及方法,能有效简化污染水体处理过程,无庞大的基建设施,能在不改变水体结构情形下,对污染水体进行治理和修复,使用成本低,效率高,周期短,能产生良性水循环,无二次污染。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循环造流处理和修复污染水体的装置,包括厌氧生物填料和好氧生物填料,还包括造流通道浮体,所述的造流通道浮体包括由两块漂浮体并列设置组成的造流通道;所述的造流通道中部设置有曝气装置架;所述的曝气装置架上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的厌氧生物填料和好氧生物填料分别设置在所述的造流通道两侧。
优选地,所述的两块漂浮体通过横梁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市新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市新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283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