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气能发动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777926.6 | 申请日: | 2015-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11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 发明(设计)人: | 马建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建宏 |
| 主分类号: | F02G1/043 | 分类号: | F02G1/043 |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4101 | 代理人: | 李富元 |
| 地址: | 037001 山西省大同市***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能领域,具体是一种空气能发动机。
背景技术
空气能热泵系统能够有效利用较低温热源的能量,而事实上目前为止较低温度的热源往往被白白地浪费,比如海水中的热能、火电站发电后的热水在夏天、以及一些需要对高温物件需要冷却的地方,如何有效对这些能源进行应用,目前流行的空气能热泵就是一个很好的运用,但是空气能热泵一般仅仅用制热,并不能把热能直接转化成动能。专利201410663412.3一种空气能发电系统。该专利是将吸收的空气热能通过热交换传递给朗肯循环低温发电系统,而朗肯循环低温发电系统由于工质达不到临界压强和温度,而且需要将工质冷凝为液体散发热量从而转换效率较低。专利201110073954.1低温空气能热泵发电装置。该专利将吸收的热能通过热交换传递给斯特林发电机组。而斯特林发电机组由于工质难以到临界压强和温度,从而能量转换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直接把低温常温热源转化后成动能。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能发动机,充满冷媒的左隔热容器和充满冷媒的右隔热容器通过管道连接,左隔热容器内部有第一蒸发器和第一冷凝器,右隔热容器内部有第二蒸发器和第二冷凝器,管道内部(中间)安装有连接动力输出装置,第一蒸发器通过第一阀门管道连接压缩机,第二蒸发器通过第二阀门管道连接压缩机,第一蒸发器通过第三阀门管道连接第二冷凝器,第二蒸发器通过第四阀门管道连接第一冷凝器,压缩机通过第五阀门管道连接第一冷凝器,压缩机通过第六阀门管道连接第二冷凝器,第一冷凝器通过第七阀门管道连接第三蒸发器,第二冷凝器通过第八阀门管道连接第三蒸发器,第三蒸发器通过第九阀门管道连接压缩机。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动力输出装置为活塞、涡轮、涡旋膨胀机。
一种空气能发动机:充满冷媒的左隔热容器和充满冷媒的右隔热容器通过管道连接,左隔热容器内部有第一冷凝器,右隔热容器内部有第一蒸发,管道内部安装有连接动力输出装置,左隔热容器与右隔热容器通过压力泵连接,第一冷凝器通过第一阀门管道连接第一蒸发器,第一蒸发器通过第二阀门管道连接压缩机,第一冷凝器通过第三阀门管道连接第二蒸发器,第二蒸发器通过第四阀门管道连接压缩机。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动力输出装置为活塞、涡轮、涡旋膨胀机、螺杆膨胀机等膨胀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压缩机压缩冷媒放热液化,减压蒸发吸热的原理来实现热量由低温常温介质向高温介质的转移,从而直接把低温常温热源的能量转化成动能,并且本发明能量转换在隔热容器中进行,防止了能量的流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种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左隔热容器,2、动力输出装置,3、右隔热容器,4、第二蒸发器,5、第二阀门,6、第二冷凝器,7、第八阀门,8、第三蒸发器,9、第九阀门,10、第七阀门,11、第五阀门,12、第一冷凝器,13、第一阀门,14、第三阀门,15、第四阀门,16、压缩机,17、第六阀门,18、第一蒸发器,19、压力泵。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左隔热容器1和右隔热容器2中充满同样的冷媒(以二氧化碳为例),并且在温度相同情况下内部压强相同。
打开第五阀门11、第四阀门15、第二阀门5关闭其它阀门,启动压缩机16,从压缩机16出来的高温高压冷媒(r22为例)进入充满冷媒(以二氧化碳为例)的左隔热容器1中的第一冷凝器12中液化,放出热量加热左隔热容器1中的冷媒(以二氧化碳为例),使左隔热容器1中的冷媒(以二氧化碳为例)气化,如果不能使左隔热容器1中的冷媒(以二氧化碳为例)达到最佳工作状态(即临界气化温度),则打开五阀门11、第七阀门10、第九阀门9,关闭其它阀门,从左隔热容器1中第一冷凝器12出来的冷媒(r22为例)进入第三蒸发器8减压变成低温低压气体,从环境吸收热量,然后流入压缩机16内,再继续以上过程,直至放出热量加热左隔热容器1中的冷媒(以二氧化碳为例),使左隔热容器1中的冷媒(以二氧化碳为例)气化,然后进入右隔热容器3中的第二蒸发器4,减压变成低温低压气体,吸收热量降低右隔热容器3中的冷媒(以二氧化碳为例)温度,使低右隔热容器3中的冷媒(以二氧化碳为例)液化,然后流入压缩机16内。在此过程中,动力输出装置2(以活塞为例)在压力下向右端移动,通过活塞连杆将动能传递给其他装置,活塞移动到最最右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建宏,未经马建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779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型风力发电机组非独立液压变桨执行机构
- 下一篇:气缸盖垫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