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配电网断路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70943.7 | 申请日: | 2015-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90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梁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04 | 分类号: | H01H71/04;H01H9/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配电网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配电网断路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对配电网的功能化和智能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各供电企业都相应地加快了电网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建设的步伐,其中在配电网的自动化方面,升级改造工作尤其迫切。
对于现有的配电网断路器来说,其智能化的程度并不能达到要求,如还不能有效地对自身进行自动化的监控管理和防护;此外,其只能防止因漏电、触电或电路异常等电力故障而导致的火灾发生,而当其遇到其余火灾时便不能有效地起到断电的作用,从而大大影响了断路器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也容易因安全事故而导致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发明内容
为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对自身进行监控管理和防护,从而大大提升了智能化程度和安全使用性能的新型配电网断路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配电网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所述断路器本体设于壳体内,在所述壳体内还依次设有第一单相电流互感器、第二单相电流互感器、第三单相电流互感器和微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一单相电流互感器、第二单相电流互感器和第三单相电流互感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断路器本体输出端的三相线路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单相电流互感器、第二单相电流互感器和第三单相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断路器本体的控制端连接,并且在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移动通信模块;在所述壳体内还分别设有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并且在所述壳体上开设有通气孔,在所述通气孔处还设有滤尘网。
上述新型配电网断路器,其中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还经驱动电路连接有散热风机,且所述散热风机为轴流风机。
上述新型配电网断路器,其中在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还连接有报警模块,且所述报警模块为声光报警器。
上述新型配电网断路器,其中该断路器还包括了避雷器和避雷器驱动电路,所述避雷器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避雷器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避雷器连接。
上述新型配电网断路器,其中所述壳体为包括了内层壳体和外层壳体的双层结构,所述通气孔分别同时开设在所述内层壳体上和所述外层壳体上,并且所述外层壳体上的通气孔的高度低于所述内层壳体上的通气孔的高度。
上述新型配电网断路器,其中所述移动通信模块为GPRS模块或GSM模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对自身进行监控管理和防护,从而大大提升了智能化程度和安全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新型配电网断路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配电网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断路器本体设于壳体内,在壳体内还依次设有第一单相电流互感器、第二单相电流互感器、第三单相电流互感器和微控制器,其中第一单相电流互感器、第二单相电流互感器和第三单相电流互感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断路器本体输出端的三相线路连接,并且第一单相电流互感器、第二单相电流互感器和第三单相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微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断路器本体的控制端连接,并且在微控制器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移动通信模块,在上述壳体内还分别设有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至微控制器的输入端,并且在壳体上开设有通气孔,在通气孔处还设有滤尘网。
在上述结构下,通过第一单相电流互感器、第二单相电流互感器和第三单相电流互感器分别实现了对断路器的三相线路的电流进行采集,继而由微控制器根据采集到的三相电流判断断路器的工作状态,并进一步使断路器保持闭合状态或执行断开操作。同时,通过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还能够有效检测出在各种原因下而导致的断路器内的温度异常情况或者起火情况,从而保证了能够及时采取相应动作,避免更严重的事故后果。
作为优选,对于上述新型配电网断路器,其中微控制器的输出端还经驱动电路连接有散热风机,且散热风机为轴流风机,这样,当断路器内的温度过高时,一方面将状态反馈至微控制器,另一方面又可对过高的温度进行降温,防止事故后果的进一步扩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709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