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开放型浮船的漂浮式水面蒸发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70719.8 | 申请日: | 2015-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9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恩民;于静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W1/00 | 分类号: | G01W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宋林清 |
地址: | 100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开放型 浮船 漂浮 水面蒸发 平台 | ||
1.基于开放型浮船的漂浮式水面蒸发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浮筒(1)、浮力臂(2)、中心船舱(3)、蒸发观测装置(4);
所述浮筒(1)呈星型分布于中心船舱(3)外围,并与中空的浮力臂(2)相连;浮力臂(2)另一端与中心船舱(3)采用装配式连接;
所述中心船舱(3)设有调节水舱(32);
所述中心船舱(3)是底面为多边形的柱状结构,上口开放,外侧舱板(321)上设置有缝隙;
多个所述调节水舱(32)均匀分布在所述中心船舱(3)外围与所述外侧舱板(321)相间隔排列形成多边型结构;
多个所述调节水舱(32)是连通的;所述调节水舱(32)顶部设置有进水口(35);
所述蒸发观测装置(4)放置在所述中心船舱(3)内,包括蒸发桶(41)、数据采集及蒸发桶水位控制系统(42);
所述蒸发桶(41)包括桶体(411)、浮力环(412);所述桶体(411)为圆柱形无盖桶,所述浮力环(412)为设置在所述桶体(411)外部,与所述桶体(411)同心的圆环状结构;
所述数据采集及蒸发桶水位控制系统(42)安装在所述桶体(411)内侧上口沿处,用于采集数据并控制水位;所述数据采集及蒸发桶水位控制系统(42)包括位移传感器(421)、数据采集控制器(4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开放型浮船的漂浮式水面蒸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臂(2)的长度为波浪设计波长的1-2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开放型浮船的漂浮式水面蒸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船舱(3)还设置有防浪板(33)、配重舱(34),所述配重舱(34)设置在所述中心船舱(3)底部,可放入配重铁块;所述防浪板(33)设置在所述中心船舱(3)上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开放型浮船的漂浮式水面蒸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船舱(3)使用的所述调节水舱(32)多于一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开放型浮船的漂浮式水面蒸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桶(41)上设置有限位缆绳(413),所述限位缆绳(413)水平设置在所述中心船舱(3)内部,与所述桶体(411)外壁相切,所述限位缆绳(413)与所述蒸发桶(41)靠近的部位穿有可自由转动的圆珠(41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开放型浮船的漂浮式水面蒸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传感器(421)安装在所述桶体(411)顶部沿口位置,包括电子舱(4211)、浮子室(4212)、平衡孔(4213)、浮子(4214)、遮阳罩(4215)、呼吸孔(4216)、固定卡槽(4217);所述浮子室(4212)为桶状结构,所述浮子室(4212)通过所述固定卡槽(4217)设置在所述桶体(411)内部;所述浮子室(4212)底部设置有平衡孔(4213),所述浮子室(4212)内部设置有浮子(4214);所述浮子室(4212)上部设置有呼吸孔(4216);所述电子舱(4211)设置在所述浮子室(4212)顶部,用于检测所述浮子(4214)的高度并将信号传送至数据采集控制器(422);所述电子舱(4211)上部设置有与所述浮子室(4212)顶部相连接的遮阳罩(421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开放型浮船的漂浮式水面蒸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室(4212)内径为20-40mm,平衡孔(4213)直径为2-5mm。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开放型浮船的漂浮式水面蒸发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泵(423),所述数据采集控制器(422)控制水泵(423)向所述蒸发桶(41)内补水。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开放型浮船的漂浮式水面蒸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及蒸发桶水位控制系统(42)采用太能供电,电池容量为12V30AH。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开放型浮船的漂浮式水面蒸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船舱(3)的外侧舱板(321)开有多个过水的缝隙,缝隙宽度为4mm;所述调节水舱(32)内设有排水泵和进水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7071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级多联二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 下一篇:三维铅挤压隔震耗能支座